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治印"
7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玩篆刻,他治印三千六百方
收藏 引用
《中国老年》2024年 第16期 19-19页
作者:龚付生不详 
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农业农村局,有一位年过花甲的退休干部熊振园,靠刻苦自学走上了书法篆刻艺术之路。多年来,他治印3600多方,不少作品散见于《书法报》《江西日报》《老年体育》《报刊精萃·康乐寿》等报刊。尤其是《五梅山诗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老师齐白石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24年 第2期 5-20页
作者:娄师白不详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不仅在绘画艺术方面对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诗歌、书法、治印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曾经治过一方印章,自谦地称“诗、字、画、刻四无成”。其实恰恰相反,他在这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昌硕艺术摭谈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4年 第8期 38-41页
作者:陈燮君不详 
潘天寿曾说:“昌硕无论在诗文、书、画、治印各方面,均以不蹈袭前人,独立成家为的。”“他的作品,有强烈的特殊风格,自成体系。”“为左右一代的大宗师。”苍莽驰骤、方折道朴、雄拔险峻、气势弥盛是吴昌硕的艺术特征。以下分条详述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介堪先生的大贡献·代序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4年 第2期 15-17页
作者:陈振濂不详 
方介堪先生曾是西冷印社副社长,是近百年来最优秀的篆刻家、篆刻学者之一。许多当时的篆刻名家,治印是第一流的,但若论印学,尤其是古印之学而不仅仅是创作实践之刻印学,却未必有太明确的时代贡献可举。而致力于印学论述乃至有专门著作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笔留痕抱节根——初试竹根治印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3年 第3期 60-65页
作者:钱学军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 
中国的篆刻艺术,从材质上而言,肇始于青铜,王侯级别则用玉或金,这里的“金”泛指金属,有黄金材质,更多的是青铜。明清后以寿山石、青田石为主流,遂称为“金石篆刻”。竹、木、牙、角、琥珀等材质也不乏使用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篆刻研究的学术风貌——以包凯《治印术》和李健《金石篆刻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8年 第6X期 123-127页
作者:闫晓姣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篆刻如今已在学术化道路前行,那些一开始为篆刻学作出贡献的著作,值得我们进行研讨和反思。篆刻学围绕着金石学、艺术学、历史学前行,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取得了较大进展。究其迅速发展原因,则要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探寻。本文在对南京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治印,融金石于方寸之间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9年 第5期 84-87页
作者:雨田不详 
印章,自古不过方寸之石,钤盖落纸,绝无悔改,是为"信"之象征。它是文人墨客钟情的雅物,篆刻的文字,以红白相映诠释万千气象,无论章法、字体、刀法都有所讲究,或为斋号,或为一句吉语,也可以是爱人名字的嵌字,细节之处饱含着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治印有感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18年 第5期 61-62页
作者:焦新帅 
我的篆刻生涯,应该是从中学时代开始的。第一次刻印章是在书法课堂的篆刻课上,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地迷恋上了篆刻,也让农村出身的我踏上了这条"永远不回头"的艺术道路。我的篆刻创作多师法黟山黄士陵,接触的第一本印谱就是广西美术出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邓散木治印艺术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06年 第3期 54-55页
作者:杨永琴 
邓散木先生是我国现代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邓散木先生的作品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邓散木先生的篆刻作品远搜博采,上追周秦古玺汉印,遍摹浙皖诸派,取各家之长而自成面目,以其沉雄朴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南海治印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03年 第1期 44-45页
作者:王易 
周南海自少年起就倾心篆刻,但他在艺术上的真正起步还是在师从我国著名篆刻家汪新士先生之后。在颇为拮据的生活状况下,他们师生通宵达旦地忘情于对篆刻艺术的探讨,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艰辛困苦确非常人所能想象。正是这种磨砺,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