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治道"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管子》四篇心论的治道意蕴
收藏 引用
《政治思想史》2023年 第4期14卷 1-14,196页
作者:刘洋洋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管子》四篇以治心为治身与应物的前提,从心自身、身心、心物三个层次探讨心与治道的关联,集中反映了稷下黄老道家的心灵学说和政治思维。就心自身而言,两重心说揭示出众人与圣人心灵状态的差异,意在说明圣人统治权能的依据。身心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内涝的西咸治道
收藏 引用
《瞭望》2018年 第37期 42-43页
作者:张斌《瞭望》编辑部 
今年夏季多地发生暴雨突袭,致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逢雨必涝”造成多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日,《嘹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陕西西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通过“盆存留”等科学设计不但安然度过暴雨袭击,而且实现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关治道,下切风教”——宋太宗与“御赐书”
收藏 引用
《书法学刊》2024年 第5期1卷 67-75页
作者:黄修珠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后更名炅)是北宋历史上第二位英主,杰出的政治家。他喜读书,富才艺,尤擅书法,技艺精湛,修养全面,成就卓然。宋太宗以“御赐书”为手段,在其文治国家的治世理想中充分而全面地发挥书法艺术“敦教化,助人伦”的经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的用人艺术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4期8卷 61-71,54页
作者:林冠群 
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是用人与决策。领导艺术也最主要表现在用人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很早就懂得用人的重要,并在用人艺术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一、举贤求治,讲究用人的政治目的中国古代社会十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牟宗三“新外王”顶层设计及其当代启示——兼论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2017年 第4期 46-50页
作者:严家凤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合肥230012 
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在儒家即"外王"与"内圣"的关系,反思与重构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开显出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是牟宗三"新外王"思想旨归。在《政道与治道》中,他以中西比较的方式就中国文化为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滋陰”,還是“扶陽”:易代之際的醫風嬗變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2020年 第1期 42-60页
作者:秦燕春中國藝術研究院 
王朝易代之際,社會文化往往同時發生劇烈轉折,醫學同樣如此。本文不同程度涉及宋元、金元、元明、明清之際的醫風嬗變問題,經由"扶陽"與"滋陰"兩個脉絡的交叠出現,展開針對"醫道—治道"如何彼此"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礼与法之间:荀子的制度之思
收藏 引用
《邯郸学院学报》2016年 第4期26卷 70-77页
作者:林桂榛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山东日照276826 
荀子"不求知天"而求"治道",求"治"必须本乎人性人情。探人性可玄,言人情总实,荀子主张"天情"论下"扰情——养情"。荀子思想有一个"由礼到法的发展",学说上是"由礼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汉子书论略
收藏 引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第4期19卷 50-53页
作者:闵泽平三峡大学中文系湖北宜昌443000 
两汉居周秦之后 ,承诸子之余绪 ,子书继续繁兴。这些著述之作在风格上能紧相承传 ,以“博明万事”为旨 ;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在内容上有所侧重 ,多以“治道为主 ,偶及哲理” ;在艺术上更自有特色 ,尤其是在捃摭经文之风盛行之际 ,这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务艺术行业 推动艺术发展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8年 第3期 170-170页
作者:万捷雅昌企业集团 董事长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绚烂纷繁的一年,期盼已久的2008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以致于在这个回首与展望的时刻,艺术行业显得格外丰富与立体。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正是在这个发展与强大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文化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