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泛神论"
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以岱庙为例论道观园林中的自然观与泛神论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 第7期7卷 88-91页
作者:屠辰飞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道观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类型之一。道观园林从选址上可以划分为:山林道观园林和庭院道观园林,岱庙则属于后者。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道观园林,都具有双重属性,它与自然紧密联系,具有自然性与原始性;同时在造园时又受道教思想影响,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性的异彩——论现代东北作家的泛神论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 第1期 107-111页
作者:闫秋红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原始宗教萨满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富有灵性的 ,即万物有灵论。现代东北作家在有意和无意间接受了这种泛神论思想观念 ,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知特点。现代东北作家的泛神论与西方近代的泛神论有很大不同 ,西方的泛神论有着浓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的边缘化泛神论与神性生命意识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2003年 第4期 30-35页
作者:徐肖楠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524048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泛神论,是一个边缘化、中庸化的文化概念。这一概念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意识的借用,实际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客家精神共同锻造的神性生命意识。这种神性生命意识决定了他的文化立场和艺术倾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福楼拜“非个人化”原则的哲学基础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 第1期27卷 60-63页
作者:王钦峰四川大学文学院 
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孤立地从写作技艺的层面研讨福楼拜的“非个人化”艺术原则 ,而本文认为 ,福楼拜“非个人化”原则来源于作为他生存态度之核心价值观的斯宾诺莎主义 ;“非个人化”原则构成福楼拜思想整体的一部分 ,而不是某种可剥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意志浪漫派的隐喻哲学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2年 第11期 15-27页
作者:冯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德意志浪漫派渴望基于文学艺术的隐喻机制,探究一种对绝对者之同一性进行全面把握的哲学方法论,其动机则是探求康德式认识论哲学和斯宾诺莎主义泛神论的“中道”,从而进一步推进审美启蒙。在谢林的艺术哲学构想里,哲学之“思”成为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神》与民歌——纪念《女神》出版七十周年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 第5期 83-92页
作者:黄泽佩 
郭沫若的《女神》和鲁迅的《呐喊》所收的作品,都是在本世纪初创作并结集出版的.前者是白话新诗,后者是白话新小说,都强烈而深刻地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从那时到现在,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了.70年来,除了偏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泰戈尔论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1990年 第1期 5-22页
作者:何乃英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本文拟从几个主要方面加以概括的论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早期诗的神话原型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4期 64-69页
作者:孙基林 
一、诗、泛神论与神话意识郭沫若的早期诗中充满着大量的宗教神话意象,细究其原因,除了诗歌艺术本身与宗教神话本质上的一致或相近外,泛神论思想对诗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泛神论作为诗人早期诗学的思想基础,这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论文艺的本质特征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 第1期18卷 81-87页
作者:袁兴华湖南师大中文系 
(一)“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客体和主体、再现和表现、反映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是同文艺的本质特征密切相关的问题。郭沫若作为富于个性特征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年在泛神论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强调艺术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倡导自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神》与中国“浪漫主义”问题——纪念《女神》出版90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 第1期 110-121页
作者:李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 
长期以来,《女神》被视作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当然代表,严格说来,这并不符合郭沫若本人的实际。郭沫若对包括浪漫主义在内的一切中外艺术资源的调遣都指向一个"文化创造"的宏阔目标。所谓《女神》的狂飙突进,当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