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波德莱尔"
3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媒介美学视域下格罗塔对波德莱尔的重新阐释
收藏 引用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年 第1期26卷 137-146,263-264页
作者:孙婧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挪威学者玛丽特·格罗塔通过回顾19世纪视觉新技术的特殊性和历史性,重释了波德莱尔的散文诗和散文著作。波德莱尔不仅被其时代的图像崇拜所吸引,而且反思了该景观所塑造的观看/凝视、构图和解释行为。通过考察波德莱尔的作品与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波德莱尔与穆时英的现代都市空间书写
收藏 引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3年 第3期34卷 150-160页
作者:李梓杭 文雅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 
20世纪末,文艺理论界研究呈现出“空间”转向趋势,从法国学者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理论到后继者亨利·列斐伏尔及米歇尔·福柯的空间哲学论,空间研究浪潮席卷整个西方文化界,也随即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城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波希米亚气质看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意识
收藏 引用
《学海》2009年 第4期 81-86页
作者:卫华湖南工业大学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意识是现代性讨论的经典个案。从波希米亚视角进入可以为这一话题提供更多的理解向度。即是,波德莱尔具有浓郁的波希米亚生活气质,衍生入他的一系列批评话语,尤其凝练为一个波希米亚美学定义。该定义将鬼魅的现代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波德莱尔与转折时期的法国绘画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9年 第4期30卷 95-97页
作者:方艳 胡巍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其发展历程中变化最为深刻的阶段。与此相应,现代艺术活动也以三幅杰作拉开了其变化的帷幕。第一幅,是由格里科[Theodore Gericaultl(1791—1824)创作的《美杜萨之筏》[Raft of the Medusa]。与以往不同的是,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诸问题——波德莱尔的艺术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2年 第3期28卷 92-96,172页
作者:李世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北京100029 
波德莱尔较早地提出并运用了"现代性"概念,它强调了现实的瞬间的美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审美现代性,他的现代性理论反映了其美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美学理论主要强调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应和、美的独立性、从丑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现代性的矛盾性——反思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概念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4期 12-17页
作者:殷曼楟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当代,现代性的求新逻辑业已成为艺术的"传统"和常态,而它所表现出的不断自我消耗、自我否定的趋势也颇令人忧虑。倡导现代性的先驱波德莱尔其实对该问题有更为辩证的见解。其艺术二重性观点既肯定了短暂、偶然的一面,也认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沉没在自己的凝血中的太阳——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 第3期 102-106,114页
作者:赵晓丽 屈长江 
探索一个诗人的艺术世界,要比探索宇宙更难,探索宇宙,你只须冷静地观察、分析,而探索诗人的世界,你则须亲切地感受、体悟,甚至与他重新生活一次。因为他的世界,不是一个客观实在的物质的现象界,而是一个可能的然而又是真实的精神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艾青与波德莱尔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 第4期 57-73页
作者:常文昌 
艾青回顾自己诗歌创作的艺术渊源时说:“我过去是看不起民间文艺的。我所受的文艺教育,几乎完全是‘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艺和外国的文艺。从高小的最后一个学期起,我就学会了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的旧文艺。……我厌恶旧体诗词,我也不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波德莱尔诗歌的伦理意义探析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7年 第2期 134-135页
作者:颜青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以他的诗集《恶之花》表现了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从而成为世界文学从古典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分水岭。迄今已有很多学者对波德莱尔创作产生的背景、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它的美学理论、艺术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初探
收藏 引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2期35卷 50-54页
作者:李世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北京100029 
波德莱尔的美学理论强调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应和、美的独立性、从丑恶中发掘美,希望追求现象背后的美及其表现出的无限、永恒之美;他是较早地提出、运用"现代性"概念的美学批评家,他强调了现实的瞬间的美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