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波德莱尔"
304 条 记 录,以下是271-28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现代经验的叠增与叙事边界的拓展——论近年中短篇小说的美学与叙事特征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21年 第4期 81-89页
作者:曹霞南开大学文学院 
现代经验的重要特质是总体性的消解和中心价值的碎片化,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意义链不断地滑动,曾经恒定的价值判断也变得犹疑无常:"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1]在波德莱尔、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行吟者的风景线——高戈《感觉的雕刻》印象
收藏 引用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 第3期 30-31页
作者:王天权 
一辑《感觉的雕刻》,撷自澳门诗人高戈的诗集《梦回情天》.诗人面对“大自然的森林”(波德莱尔)激情澎湃,长歌以应对,徘徊而独语.天光、水色、飞鸟、流萤、岩石、草木、流泉、冷月、夜歌……,普通、平凡的物象,在诗人抒情的笔下,精心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性的追问——论韩国导演朴赞郁的暴力美学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7年 第2期 65-66页
作者:王羽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我爱你,无情而残酷的野兽虽然你这般冰冷,却显得更加美丽”——波德莱尔从凶杀、抢劫、黑社会血拼到天灾人祸的世界战火,从犯罪、恐怖到黑色悬疑,世界电影的历史中似乎一直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暴力。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再现到重构——侯宝川的风景历程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14年 第6期 86-89页
作者:殷双喜 
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中提出了"现代性的图像"(the image of modernity)可以在绘画中并通过绘画得到建构,从而指出了"现代性"与"再现"之间的联系。但是他所说的现代性与现代绘画的相互建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狂荡的颓废:李金发诗中的身体症候学与洞穴图景
收藏 引用
《江汉学术》2019年 第4期38卷 91-106页
作者:米家路 赵凡美国新泽西学院英文及世界语言文化系新泽西幽茵08628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昆明650102 
鉴于李金发最主要的三部诗集于1920年至1924年在巴黎和柏林创作完成,因此与其研究李金发与他同时代中国诗人的互动关系,还不如将他的诗作置于欧洲现代主义诗歌与现代性思潮的语境中予以考察。在波德莱尔所开创的反启蒙与反田园的现代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官的深度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1997年 第3期 51-52页
作者:李保平 
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文学作品中感官描写提供给我们的审美愉悦——这是除伟大的思想提供给我们的愉悦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愉悦。“感官”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眼、耳、鼻、舌及身体等具有特殊生理结构和机能的器官,分别接受外界的不同刺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恶之花》中的“死亡”诗
收藏 引用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 第5期7卷 85-86页
作者:姜燕晓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103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主义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2017年 第1期38卷 99-99页
作者:彼得.盖伊 骆守怡 杜冬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和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被彻底颠覆。200多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恶之花》的色彩倾向
收藏 引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3期28卷 47-51页
作者:陈亮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波德莱尔不仅把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到绘画评论中,更把色彩意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恶之花》中的色彩之美以及个人化的色彩体验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激发了读者潜意识中的共鸣。《恶之花》中六部分内容配以六种浓淡各异的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启蒙:西方世界的宏大叙事-以康德、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布朗肖为例
收藏 引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6期19卷 28-33页
作者:阿兰•米隆 赵天舒(译)巴黎第十大学法国南泰尔92001 
人类历史是一条通向解放的漫长道路。后现代主义立足于此所提出的宏大叙事,是让我们探究人的形象的基础叙事。现代人的宏大叙事建立在启蒙这一概念之上。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反思了为何启蒙是现代人的宏大叙事,为何它会充当着一种极权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