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注本"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西厢记》注本补证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5年 第4期 219-231页
作者:徐宏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王季思先生自1944年开始校《西厢记》(下称"王"),先后进行过4次修订与改版,最后一次于1978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70年来,这是目前国内《西厢记》注本中最优秀的一种,颇有建树,嘉惠后学者良多。惟智者失虑、疏漏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在国外的版注本及译
收藏 引用
《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 第4期25卷 18-22页
作者:张爱民枣庄学院中文系山东枣庄277160 
《庄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流传到世界后,在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天,我们从这一角度探讨这一传播过程,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很有借鉴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7年 第1期 130-142页
作者:徐宏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一马不跨双鞍 第五第三折红云:“莺莺已与了别人了也。”净云:“道不得一马不跨双鞍,可怎生父在时曾许了我,父丧之后,’母倒悔亲。”明清注本均失考。近人王季思注本(下称“王注本”)云:“一马不跨双鞍,元人成语,常与‘双轮不辗四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齐声呐喊——《呐喊》(新编绘图注本)刊行记
收藏 引用
《出版广角》2013年 第12期 91-91页
作者:陈博 
像鲁迅和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家在今日已成绝响,他们引吭高歌并不为追求笔墨的艺术。不为风格与形式,更不是为既定的话语权和所谓的认同标准,而是为足以谱写生命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字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01年 第3期 256-258页
作者:詹詹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红楼梦》第43回:“天亮了,只见宝玉遍体纯素,从角门出来,一语不发跨上马,一弯腰,顺着街就越下去了。茗烟也只得跨马加鞭赶上。”冯其庸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释此“越”字云:“越(difn)有两义:音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楝亭集笺》序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07年 第4期 330-334页
作者: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胡绍棠先生积历年之功完成《楝亭集笺》,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成就,因为到目前为止《楝亭集》尚无注本问世,绍棠先生的笺注本则是第一。这项工作不好做,但对《红楼梦》研究来说又非常需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世纪《聊斋志异》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1年 第3期 127-135页
作者:王平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蒲松龄生前已引起人们的兴趣,诗坛盟主王士稹曾为之作评点、题赠。刊刻之后,更是风行天下,先后出现了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等数家评点,以及吕湛恩、何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才子牡丹亭》之女性意识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1年 第1期 90-101页
作者:华玮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 
在中国古代戏曲评中,有一部内容十分特殊而在今日已十分罕见的子,那就是清雍正年间“笠阁渔翁”刻汤显祖名著《牡丹亭》的评注本《才子牡丹亭》。此书批者署名“阿傍”,笔者曾将此书批语与史震林《西青散记》相关内容比对后,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诗释史通说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41卷 55-60页
作者:杨永发 侯桂秀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着眼于杜诗释的历史,讨论了杜诗释的格局和发展走向,将杜诗释的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段落,即杜甫诗集基面貌的形成为第一阶段,杜集逐渐发展为对多家注本的整合形成集注本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强调个人见解、充分抒发个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下求索路漫漫——记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学书道路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7年 第5期 60-62页
作者:王磊 
冯其庸先生是举世知名的红学大家、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然而,他亦是一名学者型书画家。冯其庸先生从小就喜欢书画篆刻,抗战开始,他才小学五年级,失学在家,除种地外,余下的时间就是读书写字和画画。那时并没有人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