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注水时机"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渗透砂岩油藏注水时机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石油学报》2007年 第1期28卷 78-82页
作者:李波 李廷礼 张迎春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 
设计了耐高温、高压的模型夹持器,并将该模型夹持器作为外接管线与模型的接口。在普通微观实验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高温、高压微观实验系统,分析了降压过程中气泡动态变化现象、油气分布情况与油气运动规律、不同压力下水驱含气原油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45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 第1期27卷 42-46,119-120页
作者:于荣泽 卞亚南 周舒 吕琦 陈朝辉 王楷军 张晓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河北廊坊065007 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油开发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天津300452 新疆油田井下作业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 
为了评价非线性渗流规律下的井网适应性,以大45超低渗透区块为例,应用研制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设计6套井网转注方案研究不同转注时机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并优选最优方案.研究表明: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适用于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流注水开发及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年 第6期32卷 67-70页
作者:刘雄志 张立娟 杨兆平 李碧宁 赵方剑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自流注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能量补充方式,对于沙漠、海上等淡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油田开发尤为重要。以中东沙漠地区x油田为例,从油层物性、水层物性、油层吸水能力及水层产水能力等角度,分析了油藏自流注水开发需满足的基本条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前注水在特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以吴起油田为例
收藏 引用
《非常规油气》2018年 第1期5卷 86-93,79页
作者:刘立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延安717600 
为了有效解决特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低、油井自然产能低及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本文以吴起油田为例,介绍超前注水技术在特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借鉴长庆油田超前注水的经验,通过对吴起油田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升采油率的技术措施
收藏 引用
《化工设计通讯》2022年 第1期48卷 44-46页
作者:胡杨曼曼 鲍渊 田小燕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陕西延安717400 
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油田企业常采用油田注水方式开发油田。在油田注水开发环节,合理选择注水时机,科学应用注水开发技术是提高采油率的关键。以提升油田注水开发采油率为目标,结合油田注水开发现状和实践经验,对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善复杂河流相稠油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对策
收藏 引用
《当代化工》2016年 第11期45卷 2573-2576页
作者:张伟 许家峰 耿站立 张鹏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 
复杂河流相油田由于先天地质条件复杂,砂体连通性难以把握,同时海上开发这类油田仍以大井距多层合采为主,加剧了注采间矛盾。以渤海B油田为例,通过油藏工程方法评价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典型井组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理庄油田樊144块特低渗透油藏小井距注水研究
收藏 引用
《内江科技》2011年 第3期32卷 127-127,155页
作者:张兴明长江大学 
本文根据正理庄油田樊144块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注水开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从注采井网设计,注水时机、注采比等方面优化,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并利用数模软件预测了开发动态和生产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3年 第1期13卷 127-134页
作者:张艺晓 李小波 尚根华 刘洪光 李青 谭涛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化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断溶体油藏连通介质为裂缝、溶洞、孔隙,随着压力下降导致渗透力下降、导流能力降低,对油井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根据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设计并开展了72组导流能力物理模拟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连通介质应力敏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