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地下厂房洞室间距设计直接影响发电厂房洞室的稳定和工程投资。目前,不同的行业规范对其要求不同,对其认识也存在不一致。笔者以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右岸地下发电厂房洞室间距设计为实例,介绍了基于满足母线洞设备尺寸要求初拟洞室间距,然后依据行业规范复验其可行性,最后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洞室的应力应变特性,并最终确定洞室间距的设计思路。从分析马岭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实施后的实测数据可知,其洞室稳定,洞室间距布置合理。该设计思路提升了设计效率及经济性,能为同类型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地下石油储备库一般是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洞室构成的洞室体系,这样在设计规划时就必须考虑不同洞室间的间距问题。文章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提出了水封洞库洞室间距的确定依据,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了不同间距的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分布,以此来印证各种洞室间距确定依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相邻洞室的净间距为洞室宽度的1~2倍或为相邻两个洞室宽度之和或为两个洞室之中较高洞室的高度时,都能满足要求。
摘要:地下水封洞库洞室间距对围岩稳定性、支护方案及施工费用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水封洞库工程特性,利用3DEC平台构建非连续介质模型,设计四种间距(1.6、1.8、2.0、2.2倍洞跨)的洞室模型,以中心岩柱二次应力特征、最大位移值和塑性区厚度为评价指标,开展洞室间距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比2.0、2.2倍洞跨,洞室间距取1.6、1.8倍洞跨时,两洞室开挖后的二次应力有重叠,中心岩柱中部位移增大,不利于洞室间岩柱的整体稳定性,综合分析认为洞室间距取2.0倍洞跨时为最优洞室间距。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摘要: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往往由多个洞室构成,在工程设计中洞室群之间的距离不仅影响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目前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地下洞室群间距多是根据洞室截面尺寸和洞室围岩质量,按照工程经验来确定,缺乏合理的解释。通过数值分析,模拟实际工程地下洞室开挖过程,根据围岩的空间位移分析洞室群中洞室开挖对其相邻已开挖洞室围岩的影响,确定其影响距离,从而提出合理的洞室间距。数值分析以某地下水封洞库为例,分析8种不同洞室间距工况下两相邻洞室围岩变形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影响,构建了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地下洞室围岩关键位置位移立方与洞室间距之间的关系,为该地下水封石油洞库设计提供了参考。
摘要: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由多个地下洞室构成,洞室通常不设衬砌结构,在洞库设计时,洞室之间的间距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依托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爆破振动作用下,地下洞室群围岩的动态响应及振动衰减规律。地下洞室掌子面爆破引起的围岩振速在横断面方向随远离爆心呈指数衰减;当在爆破洞室附近存在已开挖洞室时,已开挖洞室迎爆侧边墙处质点振动存在放大效应,峰值振速会放大2.2倍~2.5倍,而在背爆侧围岩峰值振速明显减小,减小幅度为25%~50%。考虑相邻洞室安全间距时,以相邻已开挖洞室迎爆侧边墙处峰值振速为判断指标,表明在地下洞室爆破施工影响下,其相邻已开挖洞室迎爆侧边墙处峰值振速随洞室净间距呈指数衰减;根据《爆破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建议论文依托的地下洞库工程相邻洞室之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30 m。
摘要:卡拉水电站地下厂区结构面及软弱地层发育,地下厂房洞和主变洞的洞室间距直接影响到洞室群的安全。首先根据工程规范选定洞间距比选方案,然后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下围岩的变形、塑性区分布及应力分布特征,据此拟定两大洞室的合理洞间距为60 m,并需要对断层F152以及炭质板岩夹层影响段进行加强支护。本研究成果可供地质条件类似的大型地下洞室工程参考。
摘要:为研究马镇研究区渗流井取水效果,采用地质雷达和钻孔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研究区地层,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研究区合理概化,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并利用渗流井抽水试验对模型识别和验证,确定出水文地质参数。对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第四系水平渗透系数对渗流井取水效果影响最大,河流渗漏补给系数C1值对渗流井出水量影响最小;对渗流井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出辐射管仰角为 20°~30°,洞室间距应设置在 75~100m之间时,渗流井取水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渗流井取水方式的广泛应用和提高取水效率提供指导。
摘要:介绍了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布置情况,包括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室的布置格局、洞室间距,以及附属洞室布置。通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确定了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工程类比和有限元分析。
摘要:并行隧道施工中洞室相互影响相当复杂的问题,论文以渝涪段增建二线隧道为例,通过隧道总体处理方案,重点介绍了典型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充分说明了施工方法、开挖顺序、支护方式、洞室之间的间距,都会影响洞室的相互稳定性。在施工程中应充分掌握各个因素对并行隧道开挖的影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