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篇电子文献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篇理学
  • 2篇工学
  • 1篇农学

主题

  • 3篇洪涝旱灾害
  • 1篇城市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地理环境
  • 1篇淮河治理
  • 1篇降雨时空分布
  • 1篇强降水
  • 1篇季风气候区
  • 1篇黄河夺淮
  • 1篇平均人口密度
  • 1篇防洪排涝
  • 1篇天气系统
  • 1篇亚洲东部
  • 1篇淮河流域
  • 1篇人文条件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时空变化
  • 1篇绿色治水环境

机构

  • 1篇山东工业大学
  • 1篇赤壁市城乡规...
  • 1篇山东省水利厅
  • 1篇中水淮河规划...

作者

  • 1篇包婷
  • 1篇张鹏
  • 1篇张典秀
  • 1篇马吉刚
  • 1篇许慧泽
  • 1篇霍俊波

语言

  • 3篇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洪涝旱灾害"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规划与建设历程
收藏 引用
《治淮》2020年 第12期 12-14页
作者:张鹏 许慧泽 霍俊波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合肥230601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冷暖气候活动频繁,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平原广阔,人口密集,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6倍,居七大江河之首;同时,支流众多,水系复杂,又长期受黄河夺淮影响,洪涝旱灾害严重,严重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建设》2018年 第11Z期 142-143页
作者:张典秀赤壁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大多数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在我国境内,江河湖泊遍布,我国还拥有很长的海岸线,这一系列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我国降水时空变化大,洪涝旱灾害频繁。每逢春夏之交,由于海上季风的变化,会产生很多的台风,台风的移动,经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直接手段——谈如何从传统治水中吸取经验创造绿色治水环境
收藏 引用
《山东水利》1999年 第6期 42-43页
作者:马吉刚 包婷山东省水利厅 山东工业大学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人工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直接手段。这里从洪涝旱灾害特点、水利工程布局及巧妙利用自然资料等多角度探讨如何从中国及世界各国传统的治水中吸取绿色经验和精神实质,从而创造出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