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流传过程"
4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墨犹绿,下墨犹赪”释读及相关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23年 第2期44卷 126-132页
作者:孟繁玮中国艺术研究院 
“高墨”与“下墨”出自传为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山水松石格》。关于《山水松石格》的内容及其作者,学界一直存在伪托之说。明清以来许多著述都认为该书并非出自萧绎之手,多为他人伪托萧绎之名而作,其中以清代纪昀等人编纂的《四库全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豫剧、动漫与儿童的互融互动
收藏 引用
《芒种》2012年 第14期 192-193页
作者:赵丽敏郑州师范学院 
豫剧又称为"河南讴""靠山吼",是最具有中原地方文化气息的戏曲剧种之一。在长期民间流传过程中,豫剧熔铸了鲜明的民间文化特色,是中原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20世纪以前,豫剧是中原人心目中最为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山鼓儿词艺术传承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 第5期 69-72页
作者:孙浩斌 胡澄 苏培龙信阳学院音乐学院 
鼓儿词,又称俚俗鼓词、犁铧大鼓、大鼓书,民间传统说唱艺术的代表性曲种。其与道教劝道的渔鼓道情属一脉两支,是从道曲演变形成的独角书。鼓儿词流布于河南各地,以南阳、开封、许昌最盛。鼓儿词在流传过程中与各地民俗结合又出现了多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旧瑟古意 出新器今声——一张旧瑟引起的话题(下)
收藏 引用
《乐器》2022年 第11期 26-28页
作者:傅明鉴 吴馨钰不详 
三、从这张旧瑟引发的思考任何一项传统文化艺术要想发展,首先要做的是继承,要继承就要搞清她的本来面目。对于古老的瑟艺术也一样。瑟作为华夏民族最早的弦乐器之一,稍加研究和查阅资料就会发现,她在流传过程中和其他传统乐器不一样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巧融合 恰到好处——魏文亮《武坠子》表演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曲艺》2022年 第5期 52-53页
作者:张天来不详 
传统相声节目众多,其中不乏经典之作。所谓“经典”,除节目自身艺术性强之外,演绎者的精彩表演更为作品锦上添花。如:说到《卖布头》,观众自然会想到侯宝林、郭启儒;说到《八扇屏》,观众自然会想到赵振铎、赵世忠;说到《武坠子》,观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雪江归棹图》的流传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22年 第9期 100-113页
作者:王健不详 
相对于没有名款的大量两宋佚名作品,有不少归在徽宗名下的存世画作可资探讨。本文从现藏故宫博物院《雪江归棹图》卷出发,以该卷的流传作为切人点,对该卷的递藏经历予以梳理,同时探讨在流传过程中,鉴赏家有关徽宗画作鉴藏知识的获得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蒋仁“康节后人”印款解读札记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2年 第9期 88-89页
作者:魏暑临天津 
印章之学,是一门小众的学问,真正研究印章美学和印学史、印学文献的人,估计比会刻印的人少得多。研究印章之学的人,特别关注边款内容的,似乎也不多见。很多学术著作中印章边款的释文充斥着识字或断句错误,可见研究者要么是用力不足,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22年6月“中国好书”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 第8期45卷 3-6页
作者: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品味红色经典》,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编,大有书局【推荐理由】本书追溯建党百年来的文艺创作和流传过程,精选30余部经典作品,涵盖影视、文学、歌曲、美术等艺术领域,约请多位文艺名家、革命后人,或权威解读,或回忆口述,讲述红色经典背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苏李诗文的形成机制与产生年代——兼及《汉书·苏武李陵传》的成篇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2年 第3期 68-73页
作者:孙尚勇西北大学文学院 
结合敦煌遗书所见与苏武、李陵相关的写本文献,参考胡适、傅斯年等人的研究,大致可以确定,苏李诗与传世苏李书信文一样,最早都是依托于某一敷衍苏武、李陵故事的表演艺术节目。这些作品在流传过程中,脱离了苏李故事而得以写定,于是出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厢记》的文本传播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2年 第4期 87-96页
作者:赵春宁 王治理厦门大学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不愧于这至高的赞誉,七百年来,以其优美动人的文辞、细致传神的人物描绘赢得了文人雅士的青睐和无数读者的喜爱。在现今所知的四千七百多种古代戏曲作品中,《西厢记》刊本数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