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流散文学"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流散文学的内涵、流变及“流散性”主题表现--以犹太流散文学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 第3期 167-176,I0004,I0005页
作者:杨中举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流散文学"是具有切身流散生存经历和体验的流散作家创作的表现个体流散或群体流散生活,艺术地反映流散文化现象及其生成变化事实的各类文学作品。作家流散生存经历和作品"流散性"主题是界定"流散文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生态哲学视阈的当代流散文学
收藏 引用
《求索》2013年 第5期 149-151页
作者:徐天戍 昝连生安徽理工大学 
流散文学以艺术的形式对"流散"这一历史文化现象进行了诗性的表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与审美内涵。作为异质文化接触的产物和表征,流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文化症候。生态哲学以其有机的、系统的、互利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方古代流散文学及其特点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06年 第2期 185-203页
作者:黎跃进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411105 
流散(Diaspora)”已成为当下跨文化研究的热门,它是指离开母体文化而在另一文化环境中生存,由此而引起个体精神世界的文化冲突与抉择,文化身份认同与追寻等一系列问题的文化现象。“流散文学”(Diasporic Literature)就是流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月派”与世界文学的中国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 第1期 70-83页
作者:林晓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通过考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凌叔华、徐志摩、陈西滢、萧乾与以伍尔夫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意识流小说创作理念等之间的关系,阐释了中国现代流散作家如何主动译介和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致力于参与世界现代主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伪满时期朝鲜移民反日文学概观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 第6期 182-185页
作者:夏艳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伪满时期朝鲜移民文学从宏观角度可通过国别文学、民族文学和属地主义、属人主义和属语主义等概念的导入明确其归属为朝鲜(韩国)文学;从微观角度其又与朝鲜半岛文学相区别,带有相异于本土文学的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朝鲜文学传统和伪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迷失·探寻·抵抗——《寻找瓦利德·马斯欧德》的流散批评视角解读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4年 第12期 169-175页
作者:邓苏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 
流散”(Diaspora),也译作“族裔散居”“移民社群”“大流散”“在外侨居“飞散”等,它原与“流浪的犹太人”的历史文化境遇紧密相连,而今天这个全球化、后殖民时代,“流散”具有了更宽广、更多元的视角,成为了一个后现代生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流散与后殖民——写在美国印度裔作家巴拉蒂·穆克吉去世之际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年 第5期 24-33页
作者:周怡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作为美国印度裔作家的代表人物,巴拉蒂·穆克吉对于女性独立、移民生存、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种族关系等问题极度敏感,但她在写作后期所表现出来的"印度性"的削弱与"美国性"的增强也受后殖民批评家的争议。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散作家张爱玲的家园怀恋——浅析《雷峰塔》《易经》的记忆书写
收藏 引用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 第2期35卷 3-5,103页
作者:覃才钊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雷峰塔》和《易经》系张爱玲移民美国后创作的半自传体英文小说。小说以张爱玲4-22岁的回忆为蓝本,讲述了女主人公琵琶在天津、上海、香港的生活经历。本文从流散文学的维度解读《雷峰塔》和《易经》的记忆书写,旨在指出移民美国后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