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城市交互"为主题,分为"城市之眼"与"城市升维"两个板块。文章重点探讨"城市升维"板块的策展理念与展览内容,阐述了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科幻现实三个单元中,市民、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作家等不同视角下未来城市空间与创新的关系,打破了城市、建筑、艺术等与科技创新领域的边界,探讨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未来展览中实体空间向虚拟世界"升维"的趋势。
摘要:双年展通常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体中用来创建世界"创意城市"形象的工具。威尼斯双年展可被视为从概念和空间设计这两个方面创建这种展览体系的基本范例:自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举办以来,许多城市相应地创建了其"X年展"。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亚洲、在中国,此类展览的数量大幅增加。全球化现象与其在当地背景下的再诠释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它意味着什么样的做法和实践?双年展在这里被视为一种"全球性实践",是跨文化背景交流的载体,主办者试图在全球巡演的展览中协商他们的立场,并尝试用新方式参与这一"创意"讨论。文章将探讨这一对话的两个维度:一方面,中国建筑师如何逐渐熟悉威尼斯双年展的模式;另一方面,威尼斯双年展这种全球性模式如何被中国当地的双年展所借鉴和改编,文章将以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为例。
摘要:反思了传统景观设计中被忽略的部分,从景观都市主义的要义出发,探讨了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并以深港双年展设计项目为例,解释景观设计对城市的影响。
摘要:深圳南头城作为历史古城与当代城中村的共生体,背负着两个相互掣肘的命题,发展受困。文章从反思其发展定位入手,强调尊重历史的原真性和空间文化层积,提出由点及面的渐进式激活、以城市文化事件驱动古城复兴的发展战略,并为古城量身定制了六项城市再生计划。2017年借助"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选址于南头古城,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古城更新。通过重塑古城文化和空间脉络唤起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环境自觉,以期最终为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路和样本。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