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清中叶"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清中叶东南文人群体与扬州八怪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3年 第6期 69-75页
作者:黄俶成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文人结为群体,形成流派,自古有之,如汉代之建安七子,晋代之竹林七贤,唐代之大历十才子,宋代之苏门四学士,明代之吴门画派。有些文人在世时未必有交往,但由于风格相近,或门类相同,或地域相邻,或时代相接,后世也将他们视为一群,予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收藏 引用
《天中学刊》2022年 第5期37卷 109-115页
作者:倪惠颖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4 
毕沅幕府是乾隆中后期最大的艺文幕府,毕沅以其封疆大吏兼幕主的身份,在幕府内外形成朴学研究与骈文成就互为表里的创作生态,在润色鸿业以及对魏晋风流的包容中,一扫以理学为基础的八股文和古文的空疏腐朽之气,也将骈文从应酬俗套的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中叶扬州曲家群的“崇元”倾向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5年 第1期 84-91页
作者:相晓燕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中叶扬州徽商昆班行当探析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8年 第1期 46-53页
作者:朱建明 
乾隆年间(1736—1795),扬州盛行昆剧及乱弹,“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迎接弘历及朝廷大臣南巡,出现了昆,乱争妍的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上的原因,昆剧在剧坛的霸主地位尚未受到根本性的影响,李斗说:“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中叶至民国绍兴昆剧演出史略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1年 第2期 216-232页
作者:徐宏图浙江省艺术研究所 
一、发展概况从全国戏曲发展状况看,雅部和花部之间的昆、乱之争,始于乾隆时期,至嘉庆,雅部已输给花部,道光以后,雅部成了花部的附庸。绍兴地区或许稍好一些,徐珂《稗类钞选》"昆曲戏"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花部戏曲观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 第1期12卷 36-42,35页
作者:相晓燕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清中叶,花、雅两部戏曲演出活动繁盛,扬州曲家焦循、李斗、黄文旸、凌廷堪等深受市民文化熏陶,从题材、语言、音律等方面,发现花部戏与元曲主旨精神相通,因此热情赞美花部戏。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五中对花部戏曲演出的实录性记载,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戏曲创作论
收藏 引用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7年 第2期 81-92页
作者:相晓燕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清中叶,目睹花盛雅衰的现实情势,扬州曲家对历史剧创作中的虚实问题、声律论、本色论等重新进行了探讨。深受乾嘉朴学思潮的影响,他们视野恢宏,崇尚汇通,在历史剧创作的虚实关系上,更倾向于剧作家的主观表现,追求主体情志的畅意抒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人无竞 与物无忤——江南“澂怀馆”主人陶心华的古书画与美术史籍收藏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3年 第7期 208-219页
作者:王照宇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南工商界人士兼收藏家陶心华不仅古代书画收藏颇丰,其亦有一定数量的美术史籍收藏。陶氏“澂怀馆”的古代书画收藏,时间上主要以明为主,内容上则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流派,其中尤以明时期的吴地书画为主,初的“四僧”“四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碑帖融合思想的境遇
收藏 引用
《书法》2023年 第7期 83-85页
作者:冯慧山东艺术学院 
一碑帖融合思想观念自古以来,碑帖有别,“二王”一脉的地位得到确立之后,帖学则在书法史中占据主导地位。清中叶,以晋唐书风为代表的传统帖学逐渐被碑学取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了代碑学的发展,并指出:“郑燮、金农发其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晋南戏曲年画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美术》2021年 第12期648卷 138-139页
作者:张靖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 
晋南地区民间木版年画始于宋金,盛于元明,代成为其发展的黄金时代。晋南木版年画的产地主要集中于临汾(古平阳府所在地)及城西南的金殿村(古平水县),并遍及洪洞、襄汾、曲沃、侯马、稷山、新绛等地。自清中叶以来,随着花部演出的兴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