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清中叶"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沈德潜的七言律诗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6期47卷 53-59页
作者:陆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清中叶乾隆时期诗坛盟主沈德潜现存2300多首诗,其中七律400余首。沈氏对于七律一体在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上颇下功夫。其七律创作以学习杜甫为主,兼对唐宋韩苏诸家广收博采,并在继承中追求思想艺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七律题材内容的开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性灵与学识——《船山诗草全注》问题举隅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5年 第5期 145-160页
作者:赵伯陶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为性灵派诗人,张问陶(1764—1814)享誉清中叶诗坛,《晚晴簃诗汇·诗话》有云:"船山弱冠工诗,空灵沉郁,独辟奇境,有二百余年蜀中诗人无出其右者。"1《船山诗草》二十卷及其《补遗》六卷收录张问陶古今体诗歌三千余首,其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续)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0年 第2期6卷 46-61页
作者:冯沅君 黄祖良 
三 古典戏剧的繁荣 经过自汉到北宋的酝酿,中国古典戏剧逐渐形成了。所谓古典戏剧,指的是从南宋到清中叶即从十二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将近七百年的戏剧。作品样式主要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与以后的明杂剧、明传奇。 一、古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关汉卿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6年 第4期 9-11页
作者:魏明伦 
寻找关汉卿魏明伦先先说几句题外话,能参加此次会议很高兴。正如刚才严厅长、朱处长所说,我确实很少参加类似的会议。四川有句俗话:"十处打锣九处都有你",我想我恐怕是九处都没有。当然这有很多原因,首先我比较忙,不能腾出这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世界文学的进程看中国近代文学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2期17卷 65-67页
作者:钟林斌 
世界近代史开始于一六四○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近代史开始于一八四○年中英鸦片战争,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国一迈入近代社会就已经比西方落后了二百年。这二百年的差距不但在初、清中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反映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剧中的副末行当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9年 第3期20卷 38-41页
作者:朱建明 
(一)昆剧中的副末源自唐参军戏中的苍鹘,唐李商隐诗:“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唐代已有苍鹘与参军的角色名称。北宋杂剧已直接称副末,欧阳修答圣谕简云:“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不来,须副末接续。”①宋吴自牧《梦粱录》有末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乐籍体系看“南北曲”与“南北调合腔”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9年 第12期 42-44页
作者:郭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乐籍体系,核心概念是指随乐籍制度产生与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由宫廷与各级地方官方组织构成的,以轮值轮训制为核心动力,以国家制度为外部保障的音声技艺创承(创造、传承)与传播机制。”①这套机制基于中国历代王朝对音乐及其承载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蜀坊刻曲本研究新成果——评刘效民《四川坊刻曲本考略》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6年 第2期 337-340页
作者:戴云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巴蜀地区的戏曲及说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南宋岳珂的《桯史》及周密的《齐东野史》中,就谈及蜀伶或蜀优的表演艺术风格。清中叶以后,随着花部戏曲的勃兴,外地声腔相继流入该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李瑞书法艺术学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02年 第6期 75-80页
作者:孙洵 
李瑞(1867—1920)字梅盫,又字梅痴,江西临川人。其“高祖李宗瀚是清中叶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李家传世所藏的金石拓片及书画,使他从小就与钟鼎、碑碣结下了不解之缘。其父李必昌,后人又称荣禄公。在湖南为官三十年,曾任长沙司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言是构成地方曲种个性的基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传承中方言保护的问题
收藏 引用
《曲艺》2015年 第1期 18-19页
作者:蔡源莉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曲艺艺术都是在不同民族语言、不同地域方言的基础上衍化出来的。以扬州评话为例,经典的书目、优秀的艺人构成了厚重的扬州评话史,而扬州方言俚语则是构成扬州评话独特色彩的灵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