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主题词=游戏的人"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游戏的人:从游戏广场到“新巴比伦”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20年 第1期 40-46页
作者:朱渊 孙磊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荷兰建筑师阿尔多·凡·艾克与艺术家康斯坦特从游戏视角探索艺术与建筑、现实与理想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关联,成为现代主义在荷兰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特点。而正是这种共同理念下的主动交互,恰可成为我们在凡·艾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游戏的人”到“审美的人”:数字媒介时代审美研究的新视域与新发展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4年 第3期 37-47页
作者:董树宝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 
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必然催生新的艺术门类和审美形态,促使审美范式发生变革。从康德的“自由游戏”、席勒的“审美游戏”,到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再到麦克卢汉的“人的延伸”理论,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游戏与审美之间一直存在一种内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求夸张与真实的平衡——谈游戏背景和角色设计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2009年 第2期 187-188页
作者:马丽娜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一个游戏如何能吸引玩家去玩.甚至废寝忘食地玩?这是所有做游戏的人每天都在苦思冥想的事情.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玩家塑造一个不同于平常世界的精彩的夸张的世界,让他们置身其中自由玩耍、历险甚至恋爱,并从中得到乐趣或成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游戏与诗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3期28卷 114-117页
作者:郑炀和 
在众多关于诗的起源的学说中,有一种说法就是诗起源于游戏。如康德认为,艺术不是自然,不是科学,也不是手工艺,而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席勒接受了康德的影响,并进一步加以发展,说:“人并不满足于自然的需要,他要求有所剩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游戏的艺术
收藏 引用
《美苑》1998年 第5期 33-34页
作者:黄专 
多年以来,许江一直以“弈棋”这一古老东方游戏作为他探寻艺术问题的支点,这种持续,执著的态度显示了一种理性时代的精神气质:节制、理智和内省.荷兰伟大的文化史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一书中曾研究过“文化的游戏成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如何重新理解游戏?制造体验的引擎——从《体验引擎:游戏设计全景揭秘》谈起
收藏 引用
《文化产业导刊》2020年 第2期 60-64页
作者:郭青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广义上来说,游戏这种行为,或者说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广泛地可见于动物之间;它不是一种近现代以来的专利,它的出现早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确立。游戏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或心理反应,约翰•赫伊津哈(2014年)在《游戏的人》中提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弗卢瑟与间性论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19年 第2期 166-183页
作者:丁礼明(译)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传播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揭示了弗卢瑟式间性论的问题意识和未来学性质。其动机有二:一是出于对迅速演变的人类境况的深切关怀,二是出于心智上的好奇。与传统本体论相比,间性概念和间性论这一世界观能帮我们更为充分地认识我们当下和随后的处境。其次,文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游戏会将人类带去哪里?
收藏 引用
《中华手工》2023年 第3期 39-39页
我们都是玩家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我们就是游戏的人,就是玩家,无论玩不玩电子游戏。其实,像音乐、绘画这样高雅的艺术活动,其实都是游戏。甚至像法庭这样神圣的地方,双方基于一套固定的规则,互相挑战,也是另一种“游戏”。因此,我们平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寓教于乐 以情促教
收藏 引用
《江西教育(管理版)(A)》1999年 第Z1期 57-57页
作者:谢春瑞金二中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乐于学习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快乐的情绪是学习的加速器,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通过认真设计每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寻教育的智慧——读《幼儿工作者的视野》有感
收藏 引用
《动漫界(幼教365)》2020年 第40期 59-59页
作者:吴晶江苏省东台市幼儿园 
津守真先生以人性的视角看待和解读儿童,将教育和生命凝聚在一起。在《幼儿工作者的视野》的字里行间,凸显着津守真老师的人格魅力。我相信,成为一名总能和孩子在一起的老师,应当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永恒的选择。行时有方向,惊喜不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