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游牧"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向灵魂的写作——张承志、周涛散文比较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8年 第5期 35-39页
作者:李林荣 
一完成于1990年,首次出版于1991年的《心灵史》,是属灵言说在我国白话汉语散文中一次空前的发表。它在言说对象上从魂到灵的跃进,使长期浸习于旧有写作形态、视属魂言说为文学绝顶的人们备感意外和陌生。从1992年到19...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潮崛起
收藏 引用
《中国服装(北京)》2019年 第11期 46-49页
新一季《国潮崛起RISING CHINA》启动,FYP以经典的复古运动风演绎呈现前卫的潮流风潮。FYP延续其一贯的城市游牧主题,挖掘不同城市发展状态下设计语言与情感的多样性与共通性。整个秀场以城市游牧的第二站--广州站西服装批发市场为灵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疆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述评
收藏 引用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32卷 41-46页
作者:李玲玲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新疆的柯尔克孜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其突出的特点。游牧生活对柯尔克孜族影响深远。通过分析新疆柯尔克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不仅可以为柯尔克孜族的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皱褶、碎片与自由的踪迹——德勒兹论文学
收藏 引用
《法国研究》2013年 第2期 27-37页
作者:张中山东大学(威海)新闻传播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德勒兹对文学极为关注,他甚至写出过评述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作家的专著。更为重要的是,文学对于德勒兹思想的生成、发展和流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德勒兹借助于文学,形成了自己的生成与差异的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的自由的哲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承与分立: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中所见胡人形象
收藏 引用
《形象史学》2014年 第1期 30-46页
作者:朱浒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战争和割据、民族对立和融合、外来宗教的深入传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大主题。不同的胡人族群在这一时空内分化和糅合,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在中国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北魏的建立者鲜卑人成功实现了汉化,其主要分支逐渐融入到汉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析藏北驮盐歌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19年 第4期 63-70页
作者:扎西达瓦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 
藏北民间歌谣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于青藏高原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可以说是升华为诗歌化了的语言。从原始社会起歌谣就一直伴随和记载着藏北游牧历史文化,尤其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歌谣成为游牧民族先民诞生、迁徙、劳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古包的建筑形态及其低技术生态概念探析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08年 第5期34卷 54-55页
作者:杜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 
对蒙古包这一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其建筑形式、生活状态及艺术特点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证了蒙古包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是低技术生态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裕固族妇女服饰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20卷 24-26页
作者:陈文福 王萍河西学院美术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民族服饰是民族族群外显的文化符号,裕固族妇女服饰无论款型、材质,还是装饰图案及色彩都充分展现着游牧文化的特征。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但还是保存着浓郁的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以及所处地理位置和周边民族互相影响下的明显的复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拷问与追寻——德勒兹与贝克特自由思想辨析
收藏 引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40卷 79-86页
作者:肖巧慧 张沁文陕西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解构主义理论家德勒兹与其所赞扬的后现代主义作家贝克特,同在波澜不惊中发现暗流涌动的生命冲动,追寻自由。德勒兹是深远高冷、让人不寒而栗的智者,以其自由思想拷问人;贝克特却是可感而温暖的拯救者,以其荒诞艺术反思人。显然,德勒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蒙古包科学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城市)》2016年 第1期 12-13页
作者:伊丽娜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利用聪明才智创造的技术结晶,蒙古包每一部分的构造和设计并非随意安排,而是蒙古族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方式、生活习惯、物产特征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地钻研和改进而逐步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