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湿陷"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时域反射技术(TDR)的黄土湿陷原位评价研究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22年 第6期44卷 1115-1123页
作者:穆青翼 郑建国 于永堂 孟龙龙 刘芬良西安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49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陕西省特殊岩土性质与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3 
现有黄土湿陷评价方法具有取样扰动、耗时和费用高等缺点,急需探索原位评价黄土湿陷的新技术。基于时域反射技术(TDR)原位测试黄土介电常数和电导率,计算干密度和质量含水率。依据原位所测黄土干密度、质量含水率以及物性指标(相对质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黄土的湿陷敏感性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 第5期18卷 79-83页
作者:张原丁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 
论黄土的湿陷敏感性张原丁(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730000)1前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为什么有的场地遇湿后迅速湿陷,而有的场地需浸水很长时间才能产生湿陷?有的场地可以在小面积增湿情况下产生湿陷,而有的场地需要大面积浸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及地基处理方法
收藏 引用
《天津冶金》2007年 第6期 48-52页
作者:张永增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室056404 
结合天津铁厂厂区湿陷性黄土的特点,进行了多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探讨。提出了适合铁厂区湿陷性黄土场地建筑物基础干作业挖孔灌注桩基处理方案。对建筑物的地基设计、防水措施、结构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土湿陷和黄土喀斯特现象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收藏 引用
《勘察科学技术》1989年 第5期 16-21页
作者:包维乾宁夏煤矿设计院 
本文主要根据勘察实践阐述黄土湿陷和产生黄土喀斯特现象的原因和机理——浸水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因黄土的堆积过程和堆积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认为黄土的湿陷原因均为相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桩基湿陷负摩阻力问题研究论述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11年 第2期37卷 78-79页
作者:魏成国 张志辉 高宏义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负摩擦力的计算及设计取值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还存在理论欠合理、试验方法不当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的几条建议及今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
收藏 引用
《科技资讯》2009年 第5期7卷 131-131,133页
作者:王存辉新疆博乐农五师全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新疆博乐833400 
提出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阐述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等三种措施的具体内容,对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有很好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探湿陷性黄土产生湿陷的充要条件
收藏 引用
《勘察科学技术》1994年 第6期 33-36页
作者:宋献华中国西部建筑抗震勘察设计研究所西安市710061 
本文从工程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力和水的作用仅仅是湿陷性黄土产生湿陷的必要条件,并不充分.湿陷性黄土之所以产生湿陷,还与浸水和加荷的先后次序以及量的大小有关,从而提出了湿陷性黄土产生湿陷的充要条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压实黄土湿陷问题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山西建筑》2000年 第1期26卷 4-6,11页
作者:贾茂林水利部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文通过对原状土与压实黄土湿陷性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压实黄土的含水量和干密度控制不当仍具有湿陷性,只有当不小于最优含水量2~3%,并同时按最大干密度来控制施工质量时,才可避免填筑黄土的湿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筑坝压实土的增湿变形(膨胀、湿陷)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 第2期11卷 1-5页
作者:李晓玲 周洁 金义德郑州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所郑州450003 
通过对压实土的增温变形试验,探讨在不同含水量及上覆压力作用下,压实土的增湿变形的变化规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土路基湿陷变形对挤密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粉煤灰综合利用》2021年 第2期35卷 65-69页
作者:袁博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30 
以宝兰客运专线某段黄土路基为例,借助Midas GTS/NX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了黄土路基湿陷变形对路基挤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未挤密区全部发生湿陷时,挤密区边缘剪应力和沉降变形随距挤密区边缘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深度的增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