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熊秉明"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书法教学的德育力量
收藏 引用
《中国钢笔书法》2001年 第12期 42-43页
作者:刘寿堂 
书法,被当代著名雕塑家熊秉明先生喻为中国艺术核心之核心.当外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书法作品时,心灵会产生玄妙的激动与惊奇.艺术的通感是无国界的,然而,外国人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书法艺术对中国人传统品德的构成一直产生着举足轻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邀请展作品选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年 第5期 106-123页
前言汉字是全世界仅存的沿续了近四千年的文字,可以说,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构成了一部中华文化史。熊秉明先生赞誉云: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历代优秀的典籍都是藉由书法的记录传承下来,几千年中国书法的审美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乱弹——关于时下书坛创作及其他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 第12期 38-39页
作者:张荣庆 
"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今天开幕了。冠上"首届"意思就是以后还要接着办下去,大体上是两年办一次。(据悉,准备明年办"首届篆刻提名展",也要两年一次,形成系列展)。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与当下生存状态
收藏 引用
《当代中国画》2008年 第3期 93-94页
作者:曾来德 
当下最大的文化问题是人生活在焦虑之中,这种焦虑和不安,当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化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这一切,都体现在人心的焦虑上。书法艺术能平复人心的这种焦虑,一个中国人在书法创作中,情操得到了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命的壮彩
收藏 引用
《收藏投资导刊》2017年 第17期 10-13页
作者:吴为山中国美术馆 
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构成艺术家的生命。当走过坎坷,登高回望,那苍山、那残阳、那莽莽乾坤皆化为胸中层云而激荡……我想,此时,77岁的姚钟华先生一定是心潮澎湃,感慨良多。从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195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育民“意”欲何为?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3期 14-17页
作者:周彦美国俄亥俄州肯尼恩文理学院美术史系 
一、“写意雕塑”的由来或曰“何为写意雕塑”遵景育民先生之嘱讨论他自己当作其雕塑核心或说理想的“写意雕塑”。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新名词,看了一下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是个本世纪初出现的概念。“写意”并不新鲜,因为凡习中国画艺术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塑痕心声
收藏 引用
《雕塑》2008年 第6期 32-33页
作者:吴为山全国政协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 中国雕塑院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雕塑>杂志 韩国仁济大学 
1992年吴为山从朋友处获得《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一书,他从作者熊秉明先生的论述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后经杨振宁先生介绍,吴为山与熊秉明先生相识,定交忘年。2001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熊秉明先生先生将自己的作品《孺子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春天来得更快些——燕七《两朵山茶花》赏析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19年 第35期 14-15页
作者:李汉超湖北应城市教育局 
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熊秉明先生,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颇具中国人文精神。他非常喜欢小诗,李白的《静夜思》他称之为"不能再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 第9期 28-31页
作者:吴为山 
这气场的存在,使得中国雕塑的感染力量—情感辐射、先声夺人、涵蕴沁心,看不到体积、材质、手法,恍惚窈冥,只有无可抵御的感染力量,它聚散、氤氲、升降、屈伸、浩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书法的国际空间拓展
收藏 引用
《书法》2013年 第11期 41-43页
作者:毛万宝绍兴兰亭艺术研究所 
中国书法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艺术,自应坚守民族立场与身份认定,让世人看到鲜明的"这一个"特色所在。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一味孤芳自赏、漠视国际空间拓展的理由。事实上,书法要获取更好的生存,就必须开阔国际视野,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