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物权行为"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物权行为:传说中的不死鸟——《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 第6期10卷 102-118页
作者:葛云松北京大学法学院 
200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部法律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然而由于其涵盖面广、制度设计难度大,加之中国所特有的国情等原因,使得本法适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理论月刊》2009年 第10期 113-115页
作者:史瑞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自其创设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纷争。对该理论的取舍对我国整个民法典的体系和制度设计影响深远。物权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完全进入建设性社会的法治时代,标志着中国财产支配领域的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但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求民法之体系方法——以物权行为理论为范例
收藏 引用
《法学》2006年 第3期 99-105页
作者:孙玉红北京大学法学院 
物权行为理论为研讨对象,试图在剖析该理论内部层次关系以及探究物权行为与其他制度的逻辑关联的过程中寻求一种逻辑与价值并行的法律方法。文章在形式上追求法律逻辑体系的完整与协调的同时,在内容上贯穿了法律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权行为与我国民法——基于制度衔接与交易实践的考量
收藏 引用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 第1期29卷 26-29页
作者:刘凯 肖飒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物权变动规则在可资借鉴的比较法层面,主要是对德意志抽象物权契约的取舍问题。物权行为其核心是指向物权法效果的意思表示,并通过交付、登记和其它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物权合意的客观存在有其立法和现实证据。物权行为理论能够解决我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国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若干问题解读
收藏 引用
《当代法学》2003年 第7期17卷 151-154页
作者:李勇南京大学法学院中德法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10093 
市场经济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以促进资源的效率利用。排他权的创设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这种权利必须是可以转让的。物权是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关于物权移转存有两种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现代物权法的原则
收藏 引用
《法学》1992年 第7期 17-20,36页
作者:申政武吉林大学法学院 
物权的设立和转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为了完善我国的物权制度,本文对大陆物权法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考察。在明确各原则的含义、内容和立法依据的前提下,阐述了作者关于制度设计方面的具体意见。它包括,我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私法理论研究中的“制度生态思维”——评《从私法范畴到政策维度》
收藏 引用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0年 第1期34卷 122-124页
作者:于东辉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 
物权变动制度作为产权交易的“总控性”制度设计,对于产权交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既抽象又宽泛,涉及到物权债权关系、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交付方式、物权行为、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不动产登记、特殊物权变动等一系列重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处分行为理论真的那么美妙吗?——《民法总则》(草案)不宜采取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相区分的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 第5期 52-62页
作者:崔建远清华大学法学院 
2016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接下来的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了征求公众意见,在其网站全文公布该草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又一次制订民法典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