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水稻需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连续两年在辽宁中部地区开展田间裂区试验,主区设置常规淹灌(I_(CF))和干湿交替灌溉(I_(AWD))两种灌溉方式,子区为不施加生物炭(B 0)和施加20 t/hm^(2)玉米秸秆生物炭(B_(MS))两种施炭水平。研究表明: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的处理在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两年分别提高了18.75%和38.99%;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淹水灌溉处理;干湿交替灌溉能减少约55.15%的灌溉用水量,BMS处理相较于B0处理两年分别降低了10.82%和19.17%灌水量。本研究为玉米秸秆生物炭在干湿交替稻田中的节水增产的正效应提供数据支撑。
摘要:通过水热法制备铜改性玉米秸秆生物炭(CBC),并将其作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钾(PS)去除水体中四环素(TC)。研究结果表明,CBC+PS体系对于TC具有高效且稳定的去除效果。在溶液pH=7,PS投加量3 mmol/L,CBC投加量0.5 g/L条件下,CBC+PS体系在反应10 min内对20 mg/L TC的去除率达到84.46%,2 h后去除率达到96.75%。机理研究表明,CBC表面负载的Cu以及表面羟基、羧基等基团能够促进电子的转移,进而加速SO_(4)^(·-)和·OH等活性氧物种的生成。在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体系对TC的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5.62%,说明CB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能够重复利用。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稳定的去除TC的体系,同时也为玉米秸秆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