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王戎"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 第13期 43-45页
作者:丁长征(执教) 孙双金(评析)安徽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结合相关因素,解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 第34期 48-49页
作者:倪黎霞 倪静川浙江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浙江永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诸、尝、竞、唯”5个字,理解“之”“多子折枝”“竞走”等词的意思。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有意思地讲述故事。3.体会王戎勤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物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作业设计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年 第1期 80-82页
作者:童倩瑶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310013 
【作业目标】1.联结学习文言文的经验,通过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2.借助《语文作业本》中的图式,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能解释“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4.运用本课习得的方法拓展学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言相融 情理共生——《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与点评
收藏 引用
《七彩语文》2023年 第4期 24-26页
作者:汪丽 王自文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1.揭题、释题。(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课文插图)他们的智慧故事都发生在六七岁的时候,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聪慧儿童——王戎。(板书课题)课文中的“道”可不是一般的道路,秦代以前,两辆马车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2023年 第23期 45-46页
作者:康海敏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竞”等5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通过画面想象、文本联结,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任务一:讲讲王戎的智慧故事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设计》2023年 第28期 58-60页
作者:曹慧敏 黄明霞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的智慧故事。4.能在阅读中运用对比、推理及联系生活等方式,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神童”之境 悟“神童”之智--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设计》2023年 第1期 103-104,119页
作者:孟柳 郦泺静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3.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4.创设“神童”评选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神童”之境悟“神童”之智——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及点评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设计》2023年 第34期 17-21页
作者:郦泺静 申宣成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 杭州师范大学 
【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3.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4.创设“神童”评选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戎与葛朗台吝啬鬼形象比较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 第3期 62-63页
作者:叶苏贤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215500 
王戎身为"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却有着嗜钱如命的"膏盲之疾",可谓是中国的葛朗台。他与葛朗台同为吝啬鬼,有着诸多相同之处,同时也确实存在不少相异之点,且有其必然的原因。比较一下这个真实人物与艺术形象之间的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四十年代中期国统区的一场文艺论争——王戎与邵荃麟、何其芳争辩新识
收藏 引用
《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 第4期9卷 34-38页
作者:尚延龄 
1945年—1947年,由《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的讨论,引发了王戎、冯雪峰同志与邵荃麟、何其芳同志关于文艺的政治性与艺术性、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论争。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场重要论战.这次讨论,当时以邵、何观点获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