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王渔洋"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王渔洋“神韵”的审美内涵及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 第3期 129-148,207-208页
作者:蒋寅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20 
在厘清了"神韵"的语源及作为诗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后,王渔洋的"神韵"说面临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王渔洋及其他诗论家是如何运用"神韵"概念并逐渐形成理论默契的;从艺术史的角度看,"神韵"具有什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渔洋与禅宗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1期 46-50,59页
作者:程相占 
峨眉山万年寺弥陀龛联曰:“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佛陀之手虽则未能把人心摩得一如平镜,但佛教、特别是禅宗对中国古代士人心态、文学艺术的深刻影响,却是几无疑议的共识。本文试图弄清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王渔洋近佛言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渔洋词论初探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3期8卷 43-46页
作者:孙克强 
王渔洋以“神韵”说驰名骚坛。从顺治末至康熙年间“主持风雅数十年”(《清史稿》卷二六六)。人们对多关注其诗论,而其词论成就遂被掩盖。其实,论词颇有心得,特别是他在古广陵扬州任上,“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居易录》记吴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喜少陵”说探论——兼论王渔洋的杜诗批评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2期51卷 105-110页
作者:张东艳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王渔洋是清初的"典范诗人",以倡导"神韵说"著称,世皆传其不喜少陵。以辨体论杜,颠覆了杜诗的全面经典地位。通过选诗,区分"杜格"与"唐音"。在诗歌艺术上,肯定杜诗之真和含蓄之美以及杜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主流诗学的转移——论王渔洋对明代七子派的继承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05年 第5期 118-123页
作者:小舒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明代七子派与清初王渔洋之间的传承关系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前人有“清秀李于麟”之说。实际上,王渔洋所继承的不是七子派中的主流一脉,而是崇尚古澹的非主流一支。从诗学主张上讲,神韵取代格调乃是实现了古典诗学的三大转移,即: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渔洋《聊斋志异》评批 述评
收藏 引用
《蒲松龄研究》1995年 第1期 84-94页
作者:周锡山 
王渔洋《聊斋志异》评批 述评周锡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伟著,王渔洋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位评论家。“第一位”乃有三层意义:一、在时间上,是最早给以具体评论的文学家;二、在学术界和文坛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渔洋绝句诗中艺术形象构成的基础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年 第4期 38-39页
作者:胡东升甘肃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渔洋的绝句诗具有神韵特色,它通过“象外之象”而传达一种“丈外之旨”。诗作中艺术形象构成与神韵之美有着内在的联系,从而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渔洋《秋柳四首》微探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6年 第10期29卷 199-200页
作者:万里晴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提起王渔洋,或者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士禛",对文学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韵说"联系起来。他所提倡的"典、远、谐、则"直至今日还被许多喜爱诗歌创作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尽管"神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渔洋对《赤嵌集》的评点述略
收藏 引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 第4期17卷 84-87页
作者:盛雪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清初宦台诗人孙元衡,其名不显。但王渔洋却对孙元衡《赤嵌集》给予高度赞誉,并对其50余首诗加以评点,内容涉及海、原住民和台湾风物等,并且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客观公正地评价《赤嵌集》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环境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渔洋的《题辞》与余秋室的佳《序》——谈《聊斋志异》的“独创性原则”
收藏 引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12卷 89-91页
作者:段启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37 
老人为《聊斋志异》的《题词》,揭示了作品的"总体特征"。百年之后,余秋室之佳《序》,有如《题词》之注脚,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发挥了《题词》的思想,指出了《聊斋志异》何以"厌作人间语""爱听鬼唱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