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王独清"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达时代呼声 召唤妇女解放——论王独清的历史剧《杨贵妃之死》、《貂蝉》
收藏 引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4期27卷 83-88页
作者:李建中宝鸡教育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721001 
王独清两部历史剧:《杨贵妃之死》和《貂蝉》,在主题定位上时代化,在人物塑造上理想化,在戏剧氛围上英雄化,在艺术表现上诗意化;与郭沫若早期的历史剧相比,他的历史剧具有特的思想艺术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关于王独清的“谈诗”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 第3期23卷 34-38页
作者: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400715 
王独清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之一,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最初提倡浪漫主义,后来又推崇象征主义。《再谈诗》表现了他艺术思想的转变和对新诗的主张。他流露着创造社的感伤情绪,提倡"音""色"交融的音画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独清的《圣母像前》
收藏 引用
《诗刊》1999年 第9期 80-80页
作者:刘福春 
王独清的《圣母像前》也是较早出版的一本象征诗集。1926年~~ 月出版,上海光华书局印行,方20开,页数不连,70余页,收《圣母像前》、《失望的哀歌》、《玫瑰花》、《我从Café中出来……》、《吊罗马》、《但丁墓旁》等诗26首,分为6...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是逆流,还是代表性潮流?──评20年代的象征诗派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1995年 第1期 73-80页
作者:罗振亚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象征诗派是诗坛逆流还是代表性潮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认为象征诗派对于生命欲椰揄的神秘和美丽的悲哀情思,是“五·四”落潮之际感伤时代情绪的定向折射,它与家园感、情爱美、异国情调主题思路聚合,全方位地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创造社研究的新著──读《创造社:别求新声于异邦》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1996年 第3期 65-66页
作者:卓琴 
一部创造社研究的新著──读《创造社:别求新声于异邦》卓琴黄淳浩先生很早就参加了《郭沫若全集》的编辑和注释工作,并应邀承担了《郭沫若书信集》的搜集整理、编辑注释工作。通过郭沫若对创造社开始了整体的研究,注意搜集创造社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与现实——论中国现代历史剧创作的三种倾向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7年 第8期 34-39页
作者:陈军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历史剧”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可谓异彩纷呈、成就卓然。1946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独清前期诗歌的意象美
收藏 引用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5期34卷 1-7页
作者:洪永稳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王独清前期诗歌中的意象饱蘸着诗人悲哀的真感情,扎根于社会现实、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既含有法国象征派诗歌意象表现的技巧,又吸收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表现出隐而不晦、哀而不伤的审美意味。这些意象创造形成王独清诗歌特的意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响 接受 变异——《谭诗》和《再谭诗》中的象征主义问题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2008年 第36期 242-243页
作者:陈胤瑾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1926年,穆木天和王独清的两篇相互应和的文章《谭诗》和《再谭诗》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理论为参照,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象征主义诗论,开启了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先河。由于当时社会精神的现实需要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个人气质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