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王福厂"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王福厂年表
收藏 引用
《书法研究》2001年 第1期 116-124,86页
作者:袁慧敏上海印石协会 
1880庚辰1 7月17日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1886丙戌6 启蒙受业于王酉书师.1891辛卯12沉醉于玩刀弄石,乐此不疲,父辈曾苛责,恐其荒落举子业.1894甲午15自刻'祺印'署锄石农.1897丁酉18自刻'罗刹江民'署印佣.1899己亥20自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恬淡高古 端庄典雅——简说王福厂先生生平及书刻艺术
收藏 引用
《书法》2001年 第9期 34-37页
作者:周建国不详 
王福厂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金石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他又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生于一八八○年,卒于一九六〇年,初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提,以字行。别号锄石农、微几、屈瓠、印佣、罗刹江民、石奴、福庵居士,晚年又自号持默老人、持默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一届国展入展作品选·篆刻 述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5年 第9期 178-183页
作者:朱培尔 
十一届国展篆刻的评审,由篆刻家单独进行,虽然结果使工细一路的篆刻比例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较之以往反而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因为在一般不懂篆刻的人的眼中,滥竽充数的元朱文印与有个性的同类印之间,并无大的区别,但在篆刻家专业的眼光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皓首书道 朝夕于斯——刘廼中先生访谈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9X期 6-17页
作者:孙海兴 李长钰 杨沛沛 
刘廼中先生对文字学、经学、史学、诗文、掌故均有涉猎,尤以书法、篆刻造诣精深。作为94岁高龄的长者,目睹了新旧社会的递嬗,见证了新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八十年的艺术生涯自始至终以读书为核心,孜孜不倦。即便动荡时代,犹能秉持文化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学书经历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8X期 105-107页
作者:袁松风河南印社 
我学书、画、印启蒙是在初中时期,1992年在湖南怀化当兵,到怀化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了两三年工笔花鸟,工笔清新雅致的风格,对我以后的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1995年开始,在长沙政治学院的三年期间刻印,主要还在当代印风和王福厂之间徘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泠巨子 雕虫壮夫——唐醉石其人其印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6年 第4期 10-12页
作者:陈龙海 
唐醉石,现代印学史上一颗金光闪耀的星辰.作为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印风浑穆高古、沉雄顿挫,是有口皆碑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位距我们并不十分遥远的篆刻家越来越鲜为人知了。在目前我们能搜寻到的有关唐醉石先生的文字,也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印章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9年 第1期 22-27,36页
作者:袁履霜 
印章起源于实用,同时又具有两重属性:既是实用物,又是艺术品。后来,在发展中分化为两支,一支继承实用,另一支转向艺术。到了明代,转向艺术的这支终于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存文脉与艺术家的生存——民国海上篆刻群体的递承与经济生活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 第4期 50-61页
作者:孙慰祖 
近现代篆刻史虽仅涉时百余年,但其置身的却是一个动荡与发展相交互的时代。上海无疑是这个时代印学与篆刻发展最充分的区域。换而言之,海上篆刻家群体也是这一时期艺术成就最集中的代表。从清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海上篆刻家群体在数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石学对民国刻铜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年 第10期 5-12页
作者:孙爽 
朱剑心在《金石学》指出:金石之学,实为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自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鉴赏之学也。研究对象主要以铜器和石刻为主,包括礼乐器(图一)、度量衡器、兵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49—1976年海上篆刻艺术的存在与印人群体的转型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博论丛》2008年 第1期 66-79页
作者:孙慰祖 
在《保存文脉与艺术家的生存——民国海上篆刻群体的递存与经济生活》(《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第4辑)文中,笔者曾经提出以下看法:海上印学与篆刻家群体在不到半个世纪时间里的异峰突起,是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出现与这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