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王福厂"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追慕古人得高趣 别出新意成一家——岳维信的篆刻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7年 第11期 74-75页
作者:孟云飞 
印人岳维信,八零后,尤擅元朱文,性温和,讷于言。但说到治印,几乎成了他与众人情感交流最真实有效的媒介。其在篆刻方面的创作精力无疑是让人惊叹的,从维信的印文中不难看出他对古典艺术的青睐,以刀代笔、直抒胸意,是他孜孜以求的精神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领略古法生新奇——唐醉石篆刻艺术的继承与创变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15年 第1期 47-50页
作者:王祖龙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唐醉石是继浙派印风之绝学、开新浙派之先河的篆刻大师,被誉为"鼎革以后第一人"(韩登安句)。唐醉石篆刻初宗秦汉,复探"西泠八家",对陈曼生、赵次闲用功尤多。规其印风,以浙派为基,能兼收浙派诸家之长,印外求印,别开生面。早年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匡时今春再辟“金石篆刻”专场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 第5期 6-7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2013春拍,北京匡时时隔七年再次开辟"金石篆刻专场,"涵括明清以降金石名家印石计130余件,荟萃钱松、吴让之、徐三庚、吴昌硕、黄牧甫、金北楼、赵叔孺、齐白石、高野候、邓散木、陈巨来等印人佳制,精品云集,意在梳理篆刻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式熊的艺术世界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9年 第6期 53-63页
作者:徐建恒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高式熊(1921-2019),别名廷肃,斋名红葵花馆,祖籍浙江绍兴,生于鄞县。生前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高式熊擅长书法篆刻,尤以小篆为人称道,出版有《西泠印社同人印传》《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上印事遗踪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 第4期 62-67页
作者:赵春暖 
时光流逝,历史的细节总是无可避免地在我们的视野和记忆中渐渐疏落。曾经见证海上印艺印学活动的著名篆刻家故居、金石印学社团以及中国早期书法篆刻学校的旧址,今天多已湮没在这个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的大都市中。如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古为徒 妙在精微 “良工绝艺”寿山石名家印章赏析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17年 第3期 46-48页
作者:小朴 
明末文人的以石治印,是五百年来中国金石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此为起点,文人篆刻翻开了新的篇章,其浪漫多彩之态,为前人所不曾梦见。一方色泽清雅、手感温润、易于受刀的小小印石,亦从此有了生命,寿山青田,昌化巴林,名品迭出,夺人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鲍贤伦访谈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6年 第12期 66-85页
作者:陈纬 鲍贤伦  浙江省文化厅 
  陈:还是先谈谈您的学书经历.  鲍:我在小学前后就开始描红,从1962年一直到1974年.当时除了写字外,更多兴趣在于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岳维信的篆刻天地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7年 第11期 72-73页
作者:朱麟 
维信吾兄,心灵手巧,术艺非常。生来性近翰墨,少时喜刻印。他篆刻先从王福厂入手,上追明清流派与秦汉,经五六年暗中摸索,居然已具天然之趣,开始在业内露头角。维信善刻元朱文,元朱文印线条可塑性的空间很小,而其篆法却有着无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锁祥篆书《千字文》
收藏 引用
《书法》2016年 第7期 92-97页
作者:刘锁祥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 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 
余于志学之年,酷好翰墨,临池不辍。近于中岁,际遇好道,涉于大学专业书法教育,教学相长。《千字文》书写自为夙愿。今首次而作,故以章太炎先生早年篆书《千字文》为底本,以作文字方面的依据。形体、用笔,则以自己早年研习《石鼓文》的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仲坰和他的篆刻
收藏 引用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5年 第2期 145-150页
作者:祝竹扬州市邗江区政协文史委 
吴仲坰(1897—1971)先生字载和,又作在和,别署仲珺、仲君、仲军等,斋名有餐霞阁、师李斋、仪汉斋、山楼等。江苏扬州人。其父吴巽沂(1853—1927)长于文字训诂之学,工书,擅山水,富收藏,精鉴别,曾任广州广雅书局提调,粤中名士多与往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