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王芝泉"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昆曲摭憶④ 王芝泉戏出《挡马》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0年 第4期 21-22页
作者:朱锦华 
题记:远远地,就听到教室里传出来王芝泉那铿锵有力的声音;“黄亚男,腿要抬高,控住,控住,勾脚面,现在还不能放下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缘·演技·人品——写在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专场演出之前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3年 第6期 26-27页
作者:朱关荣 
一、王芝泉特有戏缘刚刚在“炒”得火热滚烫的海派昆剧《上灵山》中,一身饰演“白花仙子”和“天竺国公主”两个主要角色的王芝泉,不久又将推出她的个人演出专场,消息传开,使文艺界圈内人士惊得一楞一楞的。在戏剧艺术极不是景气的今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9年 第3期 309-320页
作者:张泓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海派"滥觞于画派,囊括了小说、建筑、服饰、美食、戏剧等艺术品种,更广义的海派甚至包括了衣食住行、审美情趣等,涉及了物质和精神两种文明。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是"专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国以来戏曲表演艺术的继承与革新(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2年 第4期13卷 3-11页
作者:朱文相 
三、表演艺术发展的曲折期(1966年~1976年)在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戏曲表演艺术也是深受其害的“重灾区”。一是以“一花独放”的样板化,取消不同剧种、不同剧目、不同流派之表演风格的百花齐放。“四人帮”的御用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谷好好讲述她与昆曲的故事
收藏 引用
《家族企业》2022年 第10期 27-30页
作者:谷好好 郑晓芳(整理)不详 
1986年,我从浙江温州考到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习昆曲。我们这一批学员被称为“昆三班”,由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亲自坐堂招生。在我们之前,有以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王芝泉等为代表的“昆大班”和以张静娴等为代表的“昆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武旦皇后”的往事与新梦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6年 第1期 38-41页
作者:顾炳兴 
"武旦皇后"是谁?乃上海昆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王芝泉是也!据悉,"武旦皇后"这项桂冠是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的赞誉美辞。近日,上海电视台可凡倾听栏目专题介绍了王芝泉的刀马艺术人生。听了感人肺腑,半个多世纪崎岖坎坷不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昆剧艺术团赴香港演出盛况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1期 46-47页
作者:林瑞康 
去冬,以文化部艺术局局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委方杰为团长、京昆艺术家俞振飞担任艺术指导的中国昆剧艺术团应邀赴香港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香港和来自台湾等地观众的一致好评。香港《文汇报》发表的专题文章中称赞:“昆剧汇演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不想等待死亡──记重排《上灵山》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4年 第8期 34-35页
作者:沈斌上海昆剧团 
我们不想等待死亡──记重排《上灵山》上海昆剧团导演沈斌寻找市场逼上灵山昆剧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最精致的文化。然而,从广义上来讲,它毕竟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今时代的节奏是无法同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兼收并蓄创新意 辛勤耕耘结硕果——优秀昆剧青年武旦刘静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4期14卷 90-92页
作者:王若皓 竹风 
在北京市“凤仪杯”青年戏曲演员评奖调演中,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武旦演员刘静,以唯一全票荣膺优秀表演奖的头名桂冠。她捧着那尊掐丝景泰蓝奖杯,脸上焕发出一种安祥、皎洁、纯净的光彩。8月份,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由刘静主演的《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大班”风华六十年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4年 第6期 36-41页
作者:刘厚生 
在当代中国戏曲界,"昆大班"是一个极为光彩响亮的名号,今年恰值昆大班学生艺术生活六十年纪念,理应向他们热烈祝贺,更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所谓"昆大班",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上海戏曲学校昆剧班培养的第一届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