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王若虚"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王若虚诗学理论的批判性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12年 第13期 5-7页
作者:池喜生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王若虚的《滹南诗话》是金代诗话之典范之作,其"典实"的立场,"真"的诗歌批评标准,"意为主,词语为次"的创作要求,"形似与神似统一"的艺术境界,"尊苏抑黄"的品评态度,往往纲举目张,谨细务实,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物与我为一——新探《琵琶行》艺术魅力之所在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 第6期 44-48页
作者:朱堂锦云南曲靖教育学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席卷宫庭巷闾,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唐宣宗早有“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张维屏又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诗篇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长期以来人们从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周昂的诗学思想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 第6期 125-129页
作者:张晶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大连116029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池塘生春草”:康复者眼中的世界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89年 第2期 90-93页
作者:郭宏安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千古不废,与时并进,尤其是“池塘”句,宋人吴可《学诗诗》赞曰“惊天动地至今传”。自六朝以来一千五百六十多年间,论者代不乏人,多以为然,极少持异议者,而持异议者又鲜能力排众议,独树一帜,以真知灼见为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部古籍修辞摭误
收藏 引用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1期10卷 95-97页
作者:田忠侠 
语言艺术技巧恒无止境.古往今来,无数先哲时时探索,努力寻求真实、准确、优美的表达方式,各自独欲呈现新奇的语言特色——修辞风格.从而,使语句、句群、段章乃至通篇结构更为均衡、匀称,声韵更优美、和谐、悦耳,意念表达得更加完整而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字之差,一字之妙
收藏 引用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2007年 第18期 15-16页
作者:李弗不 
我们都知道,对联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植物之境
收藏 引用
《政协天地》2015年 第6期 58-59页
作者: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 中国作家书画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离骚》是一篇被植物充满了的瑰丽奇异之作。这位泽畔行吟诗人对草木之钟爱,不断地在笔下留下了一串串鲜活灵动的名字:辛荑、杜若、胡绳、申椒、菌桂、留夷、揭车、芳芷、靡芜、薜荔……同时也表示了对一些植物的另一种看法,如萧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依文设课,“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20年 第11期 54-57页
作者:张善存山东滕州市第二中学 
【设计说明】《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散文,作为一篇有关语言文字运用的论述文,其最大写作特色在于借例说理。文章通过列举语言运用的实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咬文嚼字的道理,从而阐明了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广射虎”修改之我见——兼与朱光潜、王永潇老师商榷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19年 第10期 27-27页
作者:程时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分析评价王若虚修改“李广射虎”的文字: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人.(王若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