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现代中国文学"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现代中国文学版图中的天津和“津味”——2023年天津市写作学会年会暨“城市书写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 第23期 7-9页
作者:杨一丹 刘泱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 南开大学文学院 
中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其魅力不仅仅在于此时此地,更应彰显对人类命运的共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中国文学的都市诗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8年 第5期 133-144页
作者:谭桂林湖南师大中文系 
都市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的现象,本文从历史轨迹、诗学主题、形式创设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了宏观与整体的研究,指出现代的都市诗在20年代开始萌芽,30年代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属性与文化品位,但在40年代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典型/非典型:现代中国文学的形象政治与身份焦虑——以《阿Q正传》中“吴妈”形象的再解读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3年 第9期 9-16页
作者:傅修海郑州大学文学院 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五四”以来,关于文学作品的典型人物及其塑造,一直是个相当重要的艺术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艺术标准。其实,文学作品中除典型人物之外,其他人物往往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甚至深深活在读者心里,但人们似乎总习惯于把它们看作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拿来”的尴尬与选择的迷惑——论现代中国文学现代性困扰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 第3期 107-112页
作者:徐行言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20世纪的西方文明演绎着在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中推陈出新的进程,而在生存危机中寻求出路的中华文明则是在痛苦的自我否定中奉行着"拿来主义"的策略,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中进行着现代性的自我改造。然而在西方文化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898—1949:现代中国文学概观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09年 第3期 53-60页
作者:罗振亚南开大学文学院 
1898—1949年间的现代中国文学,是在诸多的反复和颠踬中艰难地走向"现代"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一是致力于人的文学的建构,二是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潮、传统与现代平衡的多元美学风格,三是自觉结合"横的移植"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中国文学的个性选择
收藏 引用
《黑河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1卷 33-37页
作者:罗振亚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现代中国文学在诸多艺术积累中,主要从三个方面确立了自身的个性品格:一是对人的文学的不懈建构,成为贯穿始终的价值取向和相对恒定的主题;二是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潮、传统与现代平衡的多元美学风格;三是自觉结合"横的移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全球化与现代中国文学的跨文化传播——评《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传媒》2023年 第16期 I0003-I0003页
作者:李军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境的文化传播,现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更加依赖于海外读者的接受与认可,这也就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推介与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杨四平所著的《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一书,在现代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长足进展——评《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2期37卷 170-172页
作者:李文思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杨四平教授是中国著名诗歌评论家,曾荣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称号,先后应邀赴印度、墨西哥和美国出席“世界诗人大会”,并获世界文化艺术学院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作为一位有着丰富海外文化交流经验的研究者,杨四平教授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撰述视野
收藏 引用
《理论学刊》2011年 第10期 117-120页
作者:周海波青岛大学文学院 
"现代中国文学"是朱德发教授10余年前提出的一个学科命名,经过长期的研究和积淀,目前,由他主持的山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标志项目"现代中国文学通鉴"已进入收尾阶段。结合"通鉴"的设计构想,几位学者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法安放的文学想象:现代中国文学自治论的发生及困境
收藏 引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 第1期 82-92页
作者:马睿四川大学中文系 
20世纪初,伴随着一系列现代性方案的设计与论争,立足于知识分治原则、高扬审美旗帜的文学自治论在汉语文论中出现。虽然始终未能成为现代中国文艺思潮的主流,但作为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醒目标志,它的发生与受挫,它的洞见与盲视,都是中国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