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外语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理工类研究生英语信息加工项目式课型就是基于理工类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以项目任务驱动学习者对语言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输出语言和思想的过程。本文就该课型的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方法等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培养模式固化、支撑体系不力等几大问题。这种现状亟待变革。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借鉴传统的因材施教与西方的群类教育思想,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划分为专业精深型、应用转化型、产学研一体型三大类,据此设计不同的招考方式、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实践教育等环节,建构差异化的培养模式。三类模式异同交错、合作互助,共同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既是课程教育理念,也是课程教学方法。尽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但理工类研究生“课程思政”仍是当前“课程思政”整体布局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相较于本科“课程思政”,理工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仍存在教育主体“二元悖论”突出、群体性工具理性张扬、停留在课堂思政、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加强质量评价等途径,才能实现“课程思政”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摘要:理工类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课题选择高校中最能体现工科特色专业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数据,呈现与分析他们的思想倾向,提出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