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琵琶声"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琵琶声传方寸外
收藏 引用
《上海集邮》2023年 第8期 11-12页
作者:刘沛不详 
琵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被称作弹拨乐器之王(图1)。在中国文化历史长卷上,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琵琶又称“批把”,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许身芷兰情 徐按琵琶声——从许(伯遒)派昆笛技法到昆曲《琵琶记》的传承之路
收藏 引用
《艺海》2023年 第6期 37-41页
作者:丁文轩北方昆曲剧院 
昆曲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被称为“百戏之祖”“曲中幽兰”。根据文化部于2017年12月26日在京发布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截至本次普查标准时间2015年8月31日,全国目前仅存348个剧种,而这些剧种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唱腔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万伟龙:制作妆糕人是一种修行——古城泉州的文化新氛围
收藏 引用
《海峡通讯》2016年 第1期 42-43页
作者:谢映珊 
妆糕人,源于中原汉族的"捏面人",是以粮食为主要创作原料的民间传统艺术。"捏面人"出自古代礼俗,始于对天地鬼神的崇拜,是百姓传统节庆期间祭祀神明的一种祭品,是增添节庆欢乐气氛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同时也是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歌蓄势艺术与《琵琶行》探略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 第2X期 6-7,97页
作者:李小宁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 
所谓蓄势,就是通过铺陈的手段,寻求一种艺术表现的张力。只是在叙述设计上寻求波澜,仅避免平铺直叙还不够,还要同虚实手法结合起来,以实衬虚,以虚统实,达到虚实相济、增强艺术表现力的效果。白居易的名诗《春晓》世人皆晓,'花落知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明清紫檀家具艺术的特色表现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6年 第1期 181-182页
作者:李元金仙游县依旧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紫檀是极为名贵的木材,因其生长缓慢,数量稀少,非数百年不能成材,遂为世人所珍重,有"木中之金"之称。紫檀木鬃眼细密,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既庄重又美观。因此,在设计、制作紫檀家具时多利用其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文学作品朗诵中的情景再现——借白居易《琵琶行》谈起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16年 第18期 97-100页
作者:陈玮山东艺术学院 
朗诵,是一门'传情'的艺术。多年以来,怎样真实生动、情并茂的呈现作品,是许多朗诵艺术家、朗诵工作者、爱好者所不断追求的目标。毋庸置疑,要想完成好文学作品的朗诵,除了对'朗诵'本身的音要明亮、背诵要熟练等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6年 第11期 4-5页
作者:张辉成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于元和十一年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写出这首著名的叙事诗.通过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沦落身世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自己受贬谪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艺术手法浅析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5年 第10期 6-7页
作者:桑进林甘肃张掖市张掖中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辨析古典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之友》2015年 第9期34卷 22-23页
作者:刘显贵耒阳市第二中学 
根据教学体会,本文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阐释。一、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例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虚实结合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19年 第24期 94-95页
作者:赖梦晓福建永定县坎市中学 
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设想别后的情景,表达无限伤感之情。以当前之事设想未来之情景,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这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种手法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