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瑞利衰落"
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瑞利衰落信道下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 第1期22卷 126-129,133页
作者:陈智 李少谦 董彬虹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针对逐符号检测和按序列检测两种信号检测方法,分别就差分跳频通信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做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乘积合并接收的差分跳频通信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上抗部分频带干扰的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 第5期29卷 1163-1167页
作者:陈智 李少谦 董彬虹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在瑞利衰落信道上,在有部分频带干扰和加性高斯白噪声共存的条件下,采用乘积合并接收的方法,对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符号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瑞利衰落下车载辅助低检测概率通信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子测量技术》2022年 第19期45卷 113-121页
作者:朱晓敏 田文 刘光杰 胡静雯 戴跃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210044 
随着第5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广播特性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得通信过程存在被非法用户拦截和窃听的风险。为了保护信息传输过程,低检测概率通信自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与传统固定干扰辅助低检测概率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瑞利衰落信道下无线图像传输方法及分析
收藏 引用
《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 第12期25卷 112-113,144页
作者:黄建清 张浩 姬光荣 宋丽娜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山东青岛266100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空时编码的一般原理,接着介绍了几种新型无线图像传输方式及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应用。然后主要论述了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无线图像传输,分析了要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Matlab仿真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瑞利衰落信道下MPSK信号调制方式识别
收藏 引用
《无线电通信技术》2008年 第5期34卷 59-61页
作者:孟玲玲 秀杰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调制识别是非协作通信系统接收机设计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际环境中,噪声和信道衰落是影响信号调制方式识别的重要因素。针对瑞利衰落信道上MPSK较难识别的情况,提了基于似然比的识别算法,并根据最大似然准则对瑞利信道的参数进行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瑞利衰落的自适应门限捕获算法
收藏 引用
《通信电源技术》2015年 第6期32卷 165-166,170页
作者:王洁 王梅 王晓盼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瑞利衰落存在于通信系统中,对信号的传输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衰落对信号影响的改变,固定门限捕获算法的虚警概率也在改变。文章针对虚警概率的改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门限的相关捕获算法。门限的设计就是计算相关运算前的信号平均能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Nakagami衰落包络的空时频相关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宇航学报》2012年 第1期33卷 134-139页
作者:朱秋明 徐大专 王成华 陈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南京210016 
多天线分集接收系统的性能与各支路信号衰落的相关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Nakagami与瑞利衰落的内在联系,推导给出了不同Nakagami衰落包络之间的空时频相关性解析式,该表达式适用于任意散射条件和不同衰落系数。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各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信道探测的对流层单载波传输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通信学报》2008年 第2期29卷 129-133页
作者:秦建存 陈常嘉北京交通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针对对流层散射信道的特征,设计了基于信道探测的对流层单载波传输方案,论述了其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其性能,并与最佳合并的多重分集性能作了对比,实验模型的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这一理论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urbo CPM系统在衰落信道下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 第1期28卷 87-92页
作者:韩志学 毕文斌 张兴周 陆建勋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100085 
探讨了基于Turbo原理进行迭代检测的编码连续相位调制(CPM)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根据CPM的分解模型,把CPM分解为连续相位编码(CPE)与无记忆调制(MM)的组合,基于CPE的记忆特性和递归特性,结合外部的卷积码及交织器,建立了串行级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结合波束形成的双向中继选择策略
收藏 引用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 第6期32卷 706-709,714页
作者:赵睿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为了增强多天线信源和多个单天线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并降低信号处理复杂度,提出一种结合波束形成的最优中继选择策略.各个中继只需利用本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分布式的选择,2个信源分别利用最大比发送(MRT)和最大比合并(MRC)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