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生产性服务业"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现象、机理和模式
收藏 引用
《经济学动态》2006年 第12期 59-61,66页
作者:曾国宁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服务”(Producer Service),是指为生产者(农、工和其他服务业)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从企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生产性服务业的覆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影响——以西部装备制造升级为例
收藏 引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 第4期35卷 130-137页
作者:胡红安 仪少娜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129 
西部装备制造作为军民融合产的重要产形态,其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军民融合产的深度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与制造相伴而生的产,其产空间集聚对促进以装备制造为主的军民融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融合的主要价值增值点
收藏 引用
《管理学报》2015年 第8期12卷 1204-1209页
作者:尹洪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产结构的深度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并与制造加速融合,为制造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产链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融合的关键增值点在于如何在制造上、下游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工园区规划设计——以上海莘庄工区西区为例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2年 第B3期28卷 10-14页
作者:史玉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第三设计所 
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工具有很强的关联,以智力产和技术产为核心,在空间布局上强调集聚,在空间环境上更具景观。因此,此类园区规划需通过独特的城市设计手法来展现具有活力和魅力的产空间。上海莘庄工区西区被定位为生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经济纵横》2015年 第6期 31-34页
作者:杨小京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浙江杭州3100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兴起。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在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壮大,具备显著的信息外溢效应,且有利于为生产培养和储备人才,逐步提升产群体的市场竞争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理论探讨》2010年 第1期 163-165页
作者:魏建 张旭 姚红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上海201620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设计并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大系统控制途径的概念,为从总体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绩进行比较分析、定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网络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经济地理》2013年 第7期33卷 74-80页
作者:王聪 曹有挥 陈国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100101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江苏南京210036 
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文章建立了76(城市)×552(企分支机构)的分布矩阵,从城市网络的层级分布特征、网络的空间关联和功能特征三方面分析了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的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
收藏 引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 第2期26卷 33-46页
作者:胡晓鹏 李庆科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共生思想;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 第5期35卷 95-111页
作者:陈明 魏作磊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存在的问题及高质量发展政策思路
收藏 引用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4期34卷 21-34页
作者:夏杰长 肖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和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研发设计服务业“量质齐增”,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物流服务业发展迅猛,在企生产和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日益凸显;金融服务业通过提供融资支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