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生生"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活、生计与生命是设计的全部——“生生而文”小杰作品展
收藏 引用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年 第8期30卷 50-53页
作者:东方不详 
2023年7月9日,“生生而文——小杰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的周期为:7月9日至9月7日。展览由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主办,中国香港设计及创意产业总会协办。杭间教授为学术主持,方晓风教授为策展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23年 第6期 109-111页
作者:曾繁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的源头之一,包含着我国古代先民特有的以“生生为易”为内涵的诗性思维,是一种东方式的生态审美智慧,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形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易》生命哲学观的“生生”之维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2011年 第3期34卷 26-29页
作者:李振纲 张乃芳 魏彤儒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河北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 
《周易》中,"生生"之"道"意指"援天道证人事"之道和"阴阳"之道;"生生"之"德"重在指导人生价值的取舍;"生生"之"情"具体是圣人的忧患之情和常人的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情状描摹到情态评注:副词“生生”再虚化研究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2015年 第3期35卷 38-47页
作者:张谊生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200234 
"生生"主要充当状语,也可以出现在定语谓词前,有时可以有标使用;主要用在动结式、动趋式前以及把字句与被字句中,经常与表意外情态的副词配合共现。既可以生动化地描摹各种"活着状态"的方式,形象化地刻画相关的情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生”:中国当代设计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批评的基本准则
收藏 引用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23卷 81-85,90页
作者:李丛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6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意义上进行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原因不仅是所造已非“物”(不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生”——第五届美术文献展对话主策展人付晓东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21年 第2期20卷 62-67页
作者:顾博 付晓东(文/图)不详 
发起于2004年的"美术文献展",第一届举办后,便被业内誉为"湖北当代艺术在‘重启’",及至"第五届美术文献展",更是因为疫情这一经历,谱写了当代艺术新的篇章。如果不是2020年突发的疫情,艺术与科技必然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韩国画中所体现的“生生”思想--以《金刚全图》、《仁王霁色图》、《岁寒图》为例
收藏 引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6期46卷 43-50页
作者:严震泽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东方艺术把人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形象化。东方艺术的精髓表现在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天人合一等方面。谦斋郑敾和秋史金正喜的绘画表现出了天地之心和《周易》所倡扬的"生生"思想。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现在书法史中的《周易》“生生”之理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年 第3期 23-25页
作者:王伟 
《周易·系辞》云:“生生之谓易。”综观整个书法发展史,始终不离“生生”之理。书学发展的实质是古今兼通,学书之人既应学习传统,又要发挥自我潜力,潜心于艺术探索,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法艺术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探索中不断产生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设计:塑造未来社会形态的创新力量
收藏 引用
《设计》2024年 第18期37卷 73-89页
作者:Yvette 不详 红点设计博物馆 
《周易》有云“生生之谓易”,指天地万物处于永恒的生成、变化之中,阴阳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生生”的内在动力,这也是不久前在成都举办的“2024社会设计展”的主题——“生生社会”。如展览介绍所云,在当下,“生生”寓意着社会的持续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生流转:观《程氏墨苑》“水”之易象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3年 第17期 10-14,19页
作者:程奇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晚明徽州墨业竞争激烈,程君房研精苦思、竭尽心力编撰的《程氏墨苑》成为举世闻名的墨谱至品。纵览全书,厘清各卷之间文化逻辑与思想关联较为困难,但可以运用图文关系分析、图像类比等方法,阐释易学对《程氏墨苑》成书及其中墨图整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