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生而知之"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品味张凭先生的艺术境界
收藏 引用
《美术》2016年 第7期 66-72页
作者:华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 
在时光的推衍中,每一位前辈艺术家的探索与前进都会给后人以有益的启发,像一盏明灯指引后辈前行的道路。所谓峰高无坦途,在艺术的道路上,若是仅靠生而知之的天才,少有取得成就的,多是靠着因而知的坚毅探索,方能开垦出一片自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崇古观念对书法艺术的利弊论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0年 第1X期 30-32页
作者:朱建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 
"好古"乃喜爱崇尚古代事物谓也,是我国士人所乐于追求的行为方式,也是士人们的文化传统。"好古"作为一种文化心态,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文艺思想史的,所谓有王道史观,便有崇古史观。影响中国思想意识形态的儒、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汪洋恣肆 纵横淋漓──《师说》的艺术魅力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1998年 第4期 34-35页
作者:冯为民 周晓丽 
汪洋恣肆纵横淋漓《师说》的艺术魅力江苏冯为民周晓丽韩愈(768—824年)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一,有“文起八代衰”誉。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气势高亢,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苏洵说:“韩子文,如长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格统领妙书来——中国书法出版集团董事长李世俊的书法艺术及其它
收藏 引用
《广州文艺》2016年 第5期 66-73页
作者:尹广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版权局)党委 
还不认识李世俊时,只知道他是一个文化官员,岭南书画院院长曲斌告诉我,李世俊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大家。有幸在北京和广州见过两面,我对其人其书法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追求本体的精髓。书法的经典碑帖,是古代书法大师创作的结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要有知识,就要学习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1989年 第11期 28-29页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没有一种艺术、科学能够是不学而得的。——德谟克利特(注: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 不学不问不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有也.……故智能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启功的碑帖交游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19年 第12期 20-27页
作者:陈博洋文物出版社 
"救贫力不能,下策始卖字。碑刻临习勤,莫会刀锋意。及见古墨迹,略识书秘。笔圆结体严,观者嗤以鼻。"这首诗写了一位年轻人因为家贫不得已卖字来补贴家用,为了让自己的字写得更好便刻苦临摹,却因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可笑的“当然懂”
收藏 引用
《中华魂》2016年 第10期 46-47页
作者:齐夫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有一件轶事。他在参观一个抽象画派画展时,很不满意:"这叫什么画,一头驴子用它的尾巴也可以画得比这更好!"这还不解气,又把负责画展的恩斯特叫来臭训一顿。恩斯特则反唇相讥:"你不是艺术批评家,也不懂美学,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千秋古韵汇于吴 初展国粹人生图——记苏州精彩书画教师宣晔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4年 第4期 88-89页
作者:陈发奎 
人非生而知之,遗传的基因、生活的环境,加上由内而外的求索,这一个青年书画教师,出现在姑苏城里,斯人斯地完整呈现中国文化的诸多符号,不由得有造化弄人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歐陽中石先生印象記
收藏 引用
《今日中国》1992年 第4期41卷 38-40页
作者:張德林 
人們常說,相互交往當中“第一印象”格外重要。的確,我與歐陽中石先生結識並且向他學習書法藝術已有多年,過從甚密,但最難忘懷的,还是那幾個“第一次”。我第一次見到歐陽先生是在人民日報社的神州画院。當時他正輔導一位日本女學生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孔子教育思想简议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1年 第2期 181-146页
作者:王树才 
孔子教育思想中存在着“生而知之”与“学而知”的矛盾。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者次也,困而学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所谓“生而知之”,是说世上有那么一种人,他们的知识是生来就具有的,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