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用笔方法"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画笔力的审美特性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5年 第11期 150-153页
作者:熊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210016 
用笔是东方绘画的精髓.中国人用毛笔画画的时代很早,然而,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及审美效果,在唐宋前后却出现了划时代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用笔由写实性向表现性过渡,即由"描"向"写"过渡.表现性的用笔追求笔力的美,讲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命到处闪光——忆徐悲鸿先生有关教学的几件事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3年 第3期 4-5页
作者:韦启美中央美院油画系 
今年是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徐悲鸿先生逝世50周年 ,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 ,以纪念这位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清代黄慎草书艺术
收藏 引用
《成都文物》2006年 第2期 50-57页
作者:古元忠市文管办副研究员 
黄慎,清代康乾间人,后世称誉为“扬州八怪”画派重要人物。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禽兽,并擅长狂草书法,一直以卓越的绘画艺术名扬海内,自古至今无人目为书法家,长期被画名所掩。鉴此,笔者在研读黄慎绘画时,注重搜集其遗书墨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吞吐聚散 风骨独标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5年 第4期 26-29页
作者:杨士林 
我不想对他作具体描述,只想谈点朦胧印象。这似乎更符合我们古老的审美观,云中山,雾中树,梦游天姥,神行蜀道……这不更带有一种艺术的魅力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妙景湖山极轻灵——华士清山水画作品解读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4年 第1期 2-4页
作者:储云 
华士清,1942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江阴,早年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科毕业,后师从江南名画家秦古柳先生,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参加“法国秋季沙龙画展”、“现代中国巨匠绘画展”等重大展览。1988、1990二度赴香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绘画的书法性用笔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03年 第4期17卷 37-39页
作者:陈云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In ancient China, people believed tha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of common origin, which was described early as ShuHua Tong Yuan in Tang dynasty by Zhang Yanyuan in his art book,Li Dai Ming Hua Ji. Strokes in pai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之妙,用笔之道
收藏 引用
《中国钢笔书法》2015年 第4期 60-61页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成功改良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藏锋”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10期 78-90页
作者:王义军 
一“藏锋”一说,作为学书者的“常识”,几乎无人不知。然而其中原委、是非,却始终是一笔糊涂账,常识而被扭曲,扭曲而被视为常识,贻害无穷。一般理解的“藏锋”,大体都是要求在用笔上起止不露痕迹—起笔藏头,收笔回锋,都被具体解释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础教学——线描的临摹与写生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 194-198页
作者:刘泉义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100081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历经汉、魏晋、南北朝,到了唐宋时期发展到高峰,创造出多种笔法。线条从简约到充实,从初期的实用功能,发展到后来的既有实用性又具审美价值的中国画特有的线条。这个飞跃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之路,一直传承至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柳斋论书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6年 第10期 86-89页
作者:祁小春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系 
我习篆力求写出自己的面貌,书写中有意识地加入行草书的用笔方法,以求增加篆书的书写性和流畅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