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田野工作"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5期26卷 36-41页
作者:王建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 ,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 ,搜集丰富的个案 ,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 ,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 ,对艺术文本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捕风捉影话田野——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中国思路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 115-124页
作者:薛艺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本文以"捕风捉影话田野"和"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中国思路"这两个相互关联但又视角不同的正、副标题为话由,展开有关田野工作问题的多话题讨论:按正题将要陈述的话题是对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性质、目的、方法等老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野工作在当代民族音乐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民族声乐为例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 第12期34卷 239-242页
作者:黄凰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22 
田野工作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与研究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是民族声乐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实现手段。田野工作对当代民族声乐的主要意义在于:为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原始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民族声乐提供更广泛、更有价值的音乐资料,为原生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17年 第5期 5-14页
作者:孙庆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田野工作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从业者背起行囊赶赴乡村,是对本土知识和民间智慧的问询,也是对自我生活世界的追问。因此,跨越了技术层面的田野工作,不仅是一门有关学术研究的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在这个由经验和情感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家门口的田野上——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中国话题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 137-153,5页
作者:薛艺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本文以喻意性表述方式,对中国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问题进行了多主题的理论反思。文章第一部分以"话说田野"为题,展开了对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性质及中、西学者田野感知与文化差异的讨论;第二部分以"走进田野"为题,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野工作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重要价值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 第12期35卷 240-243页
作者:樊凤龙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西南昌330013 
田野工作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与研究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是民族声乐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实现手段。田野工作能为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与研究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为当代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滋润养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野工作是造就民族音乐学学者的摇篮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 第2期 50-54,76页
作者:毛继增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100081 
田野工作要求民族音乐学学者深入民间,到所要了解、学习、研究的音乐事象的社会环境中去进行亲身体验、实地观察。它是学者获取第一手资料、拉近自己和被采访者距离的主要手段。民族音乐学学术水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田野工作的深入、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 第1期 43-61,4页
作者:洛秦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研究所 
"城市音乐田野"作为一种新的工作领域,它与乡村的"音乐田野"有哪些区别?差别仅在地域空间,还是多维复合空间?城市音乐"田野工作"的方法,以及民族志写作有什么特殊性?以"他者"研究为关注对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野工作的情感——兼论毛泽东早期调查的田野价值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02年 第4期28卷 59-63,105页
作者:周大鸣 秦红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田野的真实与客观只是基本功 ,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给人类营造一种和谐、完美、自然、纯净的意境 ,才是人类学学科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者不仅是照相机和笔记本 ,而且更应是人类社会未来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不仅不能排斥情感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类学田野工作空间的想象与重释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 第3期 95-104页
作者:冯莎 张志培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厦门361005 
20世纪90年代以降,人类学的空间转向使田野空间不再是民族志的开场布景,而成为人类学需要面对的知识论乃至本体论问题。文章讨论了当代人类学田野工作空间的三个问题——流动、实践与特定场景性,阐释其指向确证田野工作空间本体意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