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田间配置"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水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 第2期41卷 266-274页
作者:李博 袁玉洁 何辰延 周星 李秋萍 朱莜芸 何宇欣 黄小凡 艾小凤 陈勇 周伟 程红 王丽 肖洪 任万军 邓飞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 安康学院/艺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四川汉源625300 
【目的】明确“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杂交籼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特征的影响,从而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在西南稻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在温江和汉源2个生态点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常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带状套种田间配置对玉米大豆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年 第2期 39-41页
作者:施淑珍云南省泸水市人民政府六库街道办事处云南怒江673200 
合理的田间配置是产量与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种植设计的核心要求。田间配置的重点是协调处理作物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提升作物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设计3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田间配置模式,与玉米、大豆净作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间配置对间作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2020年 第2期35卷 107-116页
作者:王甜 庞婷 杜青 陈平 张晓娜 周颖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1130 
为了探究带宽和大豆密度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个带宽水平(BW1:2.0 m、BW2:2.2 m、BW3:2.4 m),副因素为4个大豆种植密度(D1:52 500株/hm2、D2:67 500株/hm2、D3:82 500株/hm...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间配置模式对套种食用型向日葵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辽宁农业科学》2018年 第6期 5-8页
作者:王德兴 依兵 崔良基 孙恩玉 刘金刚 宋殿秀 李士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辽宁省新民市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新民110300 
以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6号"为试材,在22 000株/hm2密度下,设计4种不同田间株行距配置模式,研究以西瓜为前茬,套种食用型向日葵群体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效应,为西瓜套种食用型向日葵实现高产优质提供合理的田间株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糯红高粱-大豆间作对鲜大豆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广东农业科学》2021年 第2期48卷 17-25页
作者:杜勇利 周俊辉 廖霏霏 刘兴贵 熊湖 张林 殷勇 张德银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高粱薯类研究所四川宜宾644000 
【目的】探寻糯红高粱-大豆间作体系中鲜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规律,对间作间作体系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2行高粱2行大豆间作(A1)、2行高粱4行大豆间作(A2)、大豆净作(对照,A3)3种栽培模式对大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2行比下不同马铃薯品种套作玉米的空间布局效应(摘要)
收藏 引用
《南方农业》2013年 第S1期7卷 91-91页
作者:王季春 高旭 赵勇 唐道彬 吕长文 蔡叶茂 陈香颖 杨国才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以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比2∶2为基础,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海拔950m)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窝距、马铃薯品种、马铃薯小行距及带宽的不同配置下套种作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在光胁迫时叶片内抗性指标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套作处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