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电子取证"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谈互联网链接广告监管之关键——电子数据取证
收藏 引用
《市场监督管理》2022年 第4期 54-55页
作者:姜楠河北省承德市市场监管局 
电子数据取证环节是互联网广告监管中的难点,也是案件查办的关键。笔者基于《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结合基层执法实践就电子取证难点及对策提出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区块链的云计算电子取证模型
收藏 引用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7年 第6期40卷 120-124页
作者:黄晓芳 徐蕾 杨茜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提出了一种区块链的云计算电子取证模型,设计基于Merkle Tree的证据保全及改进的共识算法,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去中心化电子取证,防止任何参与方,包括取证调查者、云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对取证信息的共谋篡改.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协同电子取证模型研究与设计
收藏 引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 第5期31卷 742-745页
作者:夏杰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电子取证旨在针对网络入侵行为,将诸如攻击时间、攻击内容、攻击来源等入侵信息进行记录,以保留入侵证据,使其具有不可否认性。针对目前网络电子取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代理第三方签名的协同电子取证模型,将取证过程分为攻击预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用在线电子取证破解广告联盟案件难题
收藏 引用
《市场监督管理》2021年 第17期 66-67页
作者:陈悦 柳尚云厦门市海沧区市场监管局 
广告联盟向媒介推送违法广告严重扰乱了互联网广告秩序,这种以程序化购买模式缔结的新型广告形式牵涉出多方跨域主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本文以厦门一起程序化购买广告案件为例,剖析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办广告联盟案件中应用电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加权模糊推理的电子取证入侵重构系统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 第14期27卷 2663-2666页
作者:朱剑 张基温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针对目前电子取证入侵重构多用人工分析的方式导致效率低的问题,将AI领域中加权模糊推理方法引入电子取证入侵重构分析中,建立了基于加权模糊推理的电子取证入侵重构专家系统,该系统采用预先定义好的入侵特征,与取证现场获取的入侵痕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事件关联的电子取证实时入侵重构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年 第22期27卷 4325-4327页
作者:张基温 朱剑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针对目前电子取证入侵重构多用事后分析的方式导致分析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定义入侵事件的形式化描述和黑客攻击场景的表示,将事件关联方法引入电子取证入侵重构分析中,建立了事件关联的动态实时电子取证入侵重构系统,该系统预先了因果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区块链的可扩展电子取证模型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年 第3期38卷 671-674,679页
作者:孙靖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32 
针对现有区块链在电子取证方面存在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委托权益证明—实用拜占庭容错的链上链下结合的区块链电子取证模型。首先通过委托权益证明的方法投票选出区块生产者,然后仅在区块生产者之间运用实用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子取证的法评系统
收藏 引用
《信息网络安全》2013年 第9期 85-88页
作者:焦娜 陈共龙 李智伟 赵帅华东政法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上海201620 
相比于书证物证等证据,电子证据存在易破坏、易丢失、易修改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子证据的可信度是一个值得预判的点。以往的对于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判断是人工操作完成的。然而在人工判定时,其可靠性与评定人员的取证水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术法律博弈之间:电子取证的实然困境与制度设计——基于浙江省的抽样调查分析
收藏 引用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 34-40页
作者:丁宣尹 袁继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本文采用多维度实证调研方法,通过阅读卷宗、整理浙江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裁判文书、并调研访谈45位实务专家,以实证研究方法探求电子取证的实践现状及其实然困境。电子数据在实然层面临数据收集的双重壁垒、数据分析能力缺乏软硬件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伪基站”的基本原理及电子取证分析
收藏 引用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年 第4期6卷 73-75页
作者:曹茂虹 王大强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检察院山东临淄255400 
"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形式。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实施电信诈骗和非法广告推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仅损害群众财产权益、侵犯公民隐私,而且扰乱了国家通讯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