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画作"
1,2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画作、建筑、影像——清明上河园的数字影像化生存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 第5期 127-130,192页
作者:张敏商丘师范学院现代艺术学院 
位于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旅游景点是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的现代蓝本,成功的完成了从画作到建筑的转变。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虚拟的网上旅游成为了现代旅游事业的重要发展形式之一,清明上河园同样面临着数字影像化的转变。本文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浩画作
收藏 引用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5期12卷 F0002-F0002,F0003页
作者:杨浩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 
杨浩,男,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全国解剖造型高级研修班"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从事设计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傅学斌的脸谱画作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1年 第4期 48-53页
傅学斌,1937年出生,高级舞台美术设计师,1961年在梅兰芳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开始收集、整理、研究戏曲脸谱四十余载,拜翁偶虹为师,求教于刘曾复先生,1993年被北京市艺术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胡妙胜教授的著作、设计、画作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6年 第4期 I0001-I0004页
作者:伊天夫 范丛博 邵旻 
胡妙胜,1936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5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米家山水”遗存画作略论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年 第6期 34-39页
作者:朱亮亮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上海200062 
"米家山水"作为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革新与创格意义的经典图式,其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但是"米家山水"绘画面貌如何在学界却一直有颇多争议。本文就现存的几张"米家山水"的画作进行从著录、流传、笔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守护自我:潘玉良与她的画作(1928—1937)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0年 第12期 129-137页
作者:姚玳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1928年留欧学成归国至1937年再度赴法,潘玉良在国内经历了她十年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题材上,她以自画像为主线索形成自己的形象序列;笔法上,她忠实自我感觉,以写实与表现兼具的方式超越各派之囿;为人上,她谦和低调又独立不群,以此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陆俨少画作的分类解读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8年 第11期 123-132页
作者:黄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博系 
陆俨少一生创作的作品非但数量多,而且风格与题材多样,令人目不暇接。为使广大读者能充分了解其各类型作品,客观公正地评价其艺术成就,本文将目前所见到的陆俨少作品依创作年代、艺术风格和质量与题材的基本状况,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愤怒的图像——伯恩哈德·海森克战争题材绘画作品特征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8年 第6期 175-176页
作者:李大琪 苏晓民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分院 
伯恩哈德·海森克(Bernhard Heisig,1925-2011)是前东德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与维尔纳·图伯克(Werner Tubke)和沃尔夫冈·马特埃(Wolfgang Matt Heuer)同为莱比锡画派奠基者。"这些被艺术史家称为莱比锡画派(Leipzig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岁月留痕——张鹰油画作品读后
收藏 引用
《美术》2015年 第5期 88-93页
作者:韩书力西藏自治区文联 西藏自治区美协 
20世纪70年代初张鹰自关中大地来到雪域高原,至今已逾40个春秋。作为当代西藏文化之旅的一员,张鹰交替在舞台美术设计师、油画创作者、民俗摄影家、刊物主编等数种身份中游弋,因而被同行们称之为“多栖型艺术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画作选登——尚扬作品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 F0002-F0002,I0001页
尚扬是一位艺术家、教育家与知识分子,1941年生于湖北,四川开县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他长期关注的主题是当代条件下自然、语言与政治之间的断裂与重构。他对当代中国文化自我批判的关注,体现在《大风景》与《董其昌计划》等系列创作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