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画眉"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琵琶文曲《塞上曲》的传说与演奏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1991年 第3期 44-45页
作者:赵晶 
在我国传统器乐曲中,琵琶曲《塞上曲》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音乐作品。《塞上曲》是琵琶文套曲,由五首乐曲组成。早在两百多年前,江南民间就有“思春”、“昭君怨”、“泣颜回”等小曲出现。1819年华秋萍(1784—1859)编著的《华秋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眼颦秋水 眉蹙春山——中国妇女化妆史例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89年 第4期 50-58页
作者:周汛 高春明 
眉毛在人的颜面上虽然只占很小地位,但它却是人们传达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特殊“工具”。人的各种情绪,各种复杂的心理,都可能通过眉目来表达。所以,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关眉目传情一类的语词就非常丰富。如形容人的喜悦,云“喜上眉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楚人化妆与服饰艺术例说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2年 第5期 188-191页
作者:刘信芳 
春秋战国之时,越人断发文身,秦人尚黑,齐鲁三晋等受儒家礼教束缚,因而在化妆与服饰艺术的追求方面,创新勿多.惟楚人雄踞南方,对中原与东南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化妆崇尚华美而讲究和谐,服装追求新奇而不拘一格.直至对今人审美需求产生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人的面饰艺术
收藏 引用
《华夏文化》2003年 第1期 48-49页
作者:高万全江苏省盐城市解放北路36号224001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古人也不例外。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 ,是非常崇尚美、讲究美的。辽西牛河梁神女庙遗址出土的泥塑神女头像“出土时颜色呈鲜红色” ,“面涂红彩” ,“唇部涂朱” ,表明先民女性搽胭脂、涂口红 ,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允达近作选辑
收藏 引用
《诗歌月刊》2009年 第6期 40-43,39页
作者:杨允达世界诗人大会主席暨美国世界艺术文化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底氤氲 秋水为心——读王为国和他的书法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年 第9期 44-51页
作者:吴川淮<中国书法>编辑三部 
商洛山地有一种很秀的内在,不去深深体会便感觉不到,体会不出来。我到商洛,就为寻找这种内秀之美。贾平凹说商州“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我从五味子、丹参、苍术到天麻、龙须草、山萸,从画眉、戴胜、三宝鸟到青羊、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鸟·世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年 第7期 53-55页
作者:吴旭青浙江省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 
【教材简介】由《一件小事的震动》《被困的鸟儿》《父亲·树林和鸟》《鸟的王国》四篇课文组成了“人·鸟·世界”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材料。《一件小事的震动》主要讲了“我”为了听到优美的鸟叫声,抓了一只小画眉乌关进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眉型设计美学与修饰探讨
收藏 引用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4期7卷 67-70页
作者:毛金定 邓国瑞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在面部化妆中,画眉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讨论了眉的结构、眉的表情,并从标准眉型、画眉技巧、眉眼搭配3个方面探讨了眉型设计美学与修饰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捏泥人的老人
收藏 引用
《小学生作文向导》2004年 第11期 42-43页
作者:钱丽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二三工小小舟文学社 
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不知何时,我们学校门口来了这样一位捏泥人的老人。老人前面摆着一个木箱子,上面插着各色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尊重主体才能激活思维——《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反思与感悟
收藏 引用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4年 第1期 39-41页
作者:付志高 
为知为什么,那个孩子面红耳赤、迷惑为满的神情,以及他与邻座同学喋喋不休争论的情景,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抹也抹不去、那种感觉让我感到如同一块千斤巨石压在心火,我似乎亏欠了他什么。那是不久前,我执教巴金先生《鸟的天堂》一课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