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盂子"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学境界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3期32卷 92-97页
作者:康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李白颇带空想色彩的政治理想外化成为一个比现实更美更自由的“未来现实” ,它是更具形上色彩的盛唐之音 ,是对现存的超越和展望 ,是在有限的实践当中对无限的执著追求 ,有着深刻的理想主义美学意蕴。李白儒家文化人格的形成深受孟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宋金银舍利容器知见录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 第9期 78-94页
作者: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宋代金银器的设计与制作,从造型到纹饰,都已经完全中土化,这也是金银舍利容器的演变趋向。发现于寺塔地宫的金银舍利容器,或自身有铭记述供养人名姓及器具制作年月,或同出有石函、石碑记述舍利供养事迹,因此地域与时代都很明确。根据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弹壳引深工序中断裂研究
收藏 引用
《锻压技术》2017年 第7期42卷 72-76,83页
作者:胡冶昌 魏艳忠 李瑞静 魏志芳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山东特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201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99 
针对弹壳引深工序中盂子断裂的问题,根据经典的单模引深理论推导了多模引深应力计算理论模型,结合Deform软件对枪弹弹壳多模连续引深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弹壳引深过程中影响盂子毛坯断裂处应力变化的参数及其应力变化曲线,分析了盂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他人有心,予知之”——谈先秦游说艺术
收藏 引用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4期10卷 25-28页
作者:胡正 
众所周知,在争辩中,要驳得对方绒口无言固然不易;而要使对方口服心服,接纳你的意见,并遵循着去做,就更不容易了.这是因为争辩中你虽胜了,但对方未必心服;再加上激烈的言辞,不留情面的批驳,已造成了尴尬的场面,心里可能愿意,但面上过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辩的修辞艺术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S1期28卷 11-15页
作者:黄必庄 
是战国时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雄辩家。其弟公都曾说“外人皆称夫好辩”,孟则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他是有感于当时“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诈”而风尘仆仆,游说诸侯,其志向是“欲正人心,息邪说,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