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主题词=目的文化"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仪式观视野下的情感调解类节目——《谁在说》栏目的文化传播学分析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 第2期36卷 151-152页
作者:刘胜枝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中心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传播的仪式观,即强调传播本身就是仪式和神话,是共同信仰的表征,不是空间上的信息传递,而是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①.本文从仪式观的角度分析北京电视台的情感谈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出品位与收视率的困局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05年 第12期 4-8页
作者:郭庆重庆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 
电视节目的文化艺术品位与收视率之间从来就是一对难于解决的矛盾,只不过随着近年 来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这一矛盾才充分显现出来。本期“理论探讨”栏目郭庆的文章《走出品位 与收视率的困局》深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走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文化传播
收藏 引用
《芒种》2013年 第4期 163-164页
作者:汪俊琼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动画作为全球瞩目的文化艺术形态,本质上既是一种媒介,又是一种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动画的国际传播呈现出透明、创新、多极的特征。面对动画文化传播的新特点、新挑战和新格局,我国应积极制订策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于敦煌艺术,我们还能汲取什么?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6年 第30期 20-27页
作者:屈婷《艺术市场》编辑部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日前在敦煌圆满落幕。作为全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际盛会,敦煌再度成为世界共同瞩目的文化明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究竟该如何看待乾隆及其著录?——与郭庆祥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9年 第12期 98-101页
作者:高鸿 
8月29日上海某报刊出《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以下简称《郭文》)炮轰《石渠宝笈》的观点,引来一番热议,此后该报陆续刊发石建邦《雅俗是对的——与郭庆祥先生商榷》(以下简称《石文》)及孙逊《盲目的文化自傲——读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民族音乐》2013年 第3期 115-116页
作者:陈旭云南艺术学院文化学院 
云南是一个充满神奇和诱惑的地方,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使之成为当今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底蕴深厚的云南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谱写了许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太雕塑的盛会——“体积与造型”新加坡1999雕塑节
收藏 引用
《雕塑》1999年 第3期 20-21页
作者:隋建国 
一直试图努力成为全球性艺术的大都会,新加坡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倍受注目的文化艺术中心——“体积与造型:新加坡1999”于1999年5月21日在新加坡拉开帷幕。整个亚洲与太平洋地区150名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家们,应邀在新加坡城市的广泛的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颗闪烁的新星——读杨矿诗集《阳光若隐若现》
收藏 引用
《中外诗歌研究》2005年 第4期 60-61页
作者:冉庄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文学家、诗人、词家群星灿烂,就古典诗词而言,则是我国璀璨夺目的文化宝库里的奇葩。就古诗词之美,众家喻为时间的艺术,铸词炼句,流动与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红楼梦》英译史的多元系统论解读
收藏 引用
《海外英语》2016年 第5期 110-111页
作者:李丽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外国语系浙江杭州311121 
《红楼梦》作为一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宏伟著作,对其的研究必定是意义深远的,而对其的英译版本也是同样。然而现有的研究大部分致力于二十世纪后期问世的两本完整的译本。但事实上,对《红楼梦》的翻译早在十八世纪就已拉开序幕。而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收藏 引用
《发展》1996年 第8期 29-29页
作者:敖华 沈宏亮 
前不久,山东淄博市委、市政府停办了已举行过六届的“淄博国际陶瓷玻璃艺术节。”此举一出,舆论鹊起。许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种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箭双雕之举会半途而废,而当地的老百姓和许多企业却持欢迎态度?!这样的疑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