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目连救母"
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目连救母》看仪式戏剧的衍生与发展——以闽南打城戏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3期 114-123,135页
作者:骆婧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仪式剧种的诞生,最能诠释宗教与艺术之关系。源自佛教教义的目连救母杂剧,不仅衍生出全国各地的目连戏,更曾直接推动了仪式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以闽南打城戏为例,《目连救母》不仅推动了超度仪式向戏曲形态的转化,更促成了打城戏在声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目连救母(第五本)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1年 第5期 68-75页
作者:王恩方绵阳市人民剧团 
目连戏被称为“南戏之祖”,开展对目连戏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以及研究中国的宗教和民俗,都有重要的意义。川剧目连戏是巴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年分,它的剧目繁多,表现手段奇特,艺术积累深厚,且与地方民俗融合发展,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目连救母动人天,非遗文化代代传——“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复排保存工程”序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0年 第8期 4-6页
作者:田青中央文史研究馆 
筹划多年的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复排保存工程终于启动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这真是个令人欣慰的喜讯。2018年8月25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在北京恭王府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播视域下的绍兴目连戏 以新昌调腔版《目连救母》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0年 第8期 78-80页
作者:周伟君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 
目连戏以宗教故事"目连救母"为题材,广泛流布于不同地域,不同剧种都有演绎。绍兴目连戏历史悠久,抄本众多,如《新昌胡卜目连救母记》《嵊州前良咸丰庚申年抄本目连戏》等,多以调腔来演唱。2014年11月,"绍兴目连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目连救母故事与儒家伦理的社会地位之关系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1年 第2期 146-161页
作者:朱恒夫同济大学文化艺术系 
由现在调查到的目连戏存在情况来看,是凡目连戏、目连故事盛行的地方,都信巫好祀,迷信鬼神,于是由此推断出目连故事的丰富发展是由鬼神信仰推动的。其实不然,纵观目连故事的发展历史,它的思想意义,主要是在伦理方面,娱神驱鬼的功能是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场上曲”到“案头剧”:明代《目连救母》宝卷功用新探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 90-98页
作者:孙超中国美术学院 
明代两部《目连救母》宝卷,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1373)和俄罗斯冬宫博物馆藏《目犍连尊者出离地狱生天宝卷》(1440),有着精美的插图和装帧设计,其本身就具有视觉性。按照我们对图像的认知,自然认为这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目连救母变文”文本入手细析儒道释孝观的体现
收藏 引用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 第2期26卷 20-25页
作者:张秦源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通过对三种"目连救母变文"写本1的文本分析阐释三教融通的中华孝道观,侧重儒家孝观的"色养"和"重祭"层面,以及中土佛教基于"报恩"的平等孝观,特别从修仙成道和性崇拜的角度探析道教孝观在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粤东梅州“香花佛事”中的“目连救母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5年 第2期 169-183页
作者: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香花",是流行于粤东梅州客家民系的佛教超度仪式。在梅州基层社会有多种称谓,比较普遍的称谓有:做香花、做斋、做佛事、做好事、做功德、做和尚等,均指丧事活动中操行的超度仪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元民间目连戏的另一种形态——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的文化阐释及形成年代考论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6年 第3期 221-245页
作者:马建华福建省艺术研究所 
泉州傀儡戏历史悠久,学术界认为它最迟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南宋时漳州、莆田傀儡戏盛行,作为闽南经济、文化中心的泉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老神话题——双重亲说在《目连救母》故事中的体现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4年 第2期 62-74页
作者:朱建明 
毋庸置疑,《目连救母》故事,的基本旨题是孝亲尊佛,然而在这妇孺皆知的伦理思想和宗教意识背后。还隐藏着为大家忽略的一个古老的神话题——双重亲说,这一人类普遍具有的意识,过去虽有人研究过,但在奥地利心理学家兼美学家弗洛伊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