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建立下颌全牙列-直丝弓矫治器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其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载荷作用下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方法根据志愿者颌面部CT扫描图像建立下颌骨(皮质骨和松质骨)和全牙列(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周膜)的模型,并以Roth托槽的实际数据建立一套托槽模型,与牙齿间的空隙用粘结剂来填充;弓丝和每个托槽都考虑接触,并使用弹簧元连接托槽和弓丝,模拟扎丝的作用,施加滑动法关闭间隙的载荷。结果切牙出现牙冠向舌侧、牙根向唇侧的转矩移动,其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应力较高,特别是中切牙,其牙周膜的最大应力为3.97 kPa;第1磨牙远中根也出现应力集中,牙周膜的最大应力达到5.75 kPa。结论为了避免切牙的牙根吸收,可考虑增加前牙托槽的转矩;第1磨牙远中根也容易发生牙根吸收,建议适当降低正畸力值或采用微植体作为支抗。
摘要:目的:设计开发基于正常中国人牙齿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病例的矫治。方法: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对67名正常中国人牙齿形态和位置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设计开发直丝弓矫治器(Z1矫治器)。将Z1矫治器应用于临床病例的矫治,对其矫治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已应用Z1矫治器完成30例非拔牙病例与16例拔牙病例的矫治,总体矫治效果良好。结论:Z1矫治器可以应用于国人错病例的矫治;但前牙部位的托槽底较厚,有必要改进。
摘要:目的 评价采用国产Roth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完成后的病人是否具有理想的关系及准确的牙齿位置。方法 测量分析 30付牙模型右侧磨牙关系距离、磨牙补偿角 (offsetofmolar)、各个牙齿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度 (Torque)、牙齿近远中倾斜度 (Tip)、旋转度、牙间间隙、Spee氏曲线和牙冠凸度。结果 (1) 30付牙模型中未有一付完全达到Andrews的六项标准、其中第一恒磨牙关系、牙间隙、Spee氏曲线三项符合率较高、而转矩角、轴倾角旋转度三项则符合率较低。 (2 )上下前牙轴倾角均大于中国人正常正常值、上下尖牙尤其明显。 (3)第一恒磨牙的冠凸度及补偿角明显小于中国人正常值。结论 为了更适合中国人 ,应对国产Roth直丝弓矫治器设计数据进行一些改进。此外 ,在矫治完成阶段 ,正畸医生应对弓丝进行必要的艺术及技巧上的处理以达到理想的牙齿位置 ,但其调整量则远远少于方丝弓矫治器。
摘要:1972年出现直丝弓矫治器开始,直丝弓矫治器便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而不同的托槽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对正畸治疗的理解,以及治疗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赋予了直丝弓矫正器不同的数据,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矫治体系。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几大主流直丝弓矫治器:Andrews、Roth、MBT、Alexander以及国产Z2直丝弓矫治器设计的理论基础、托槽数据的变化及其正畸疗效,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直丝弓矫治器的发展与变化。
摘要: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是日本正畸医师小板肇先生以东方人的牙齿、牙弓和咬合特点为基础而设计的错牙合畸形矫治器.特别是在直丝弓托槽改进,较少弯制弓丝,有效控制牙齿和矫治程序简洁化上有明显的优势.2002年5月至2004年7月,我们对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对基于正常(牙合)中国人牙齿特征的直丝弓矫治器(Z1矫治器)的托槽底厚度进行改进,使其更薄,并对改进后的矫治器进行临床验证。方法利用AUTO CAD 2002计算机软件计算出邻面接触点弓形与弓丝弓形间的角度,加入托槽底的设计中,使整套矫治器的托槽底更薄。基于这种设计生产出Z2矫治器,同时设计出与该矫治器配套使用的弓形图。应用Z2矫治器对22例非拔牙病例进行常规正畸治疗,验证其消除第一序列弯曲的情况。结果在使用0.019×0.025英寸的平直不锈钢方丝两个月后,模型测量结果表明大多数相邻牙齿的邻面解剖接触点在(牙合)平面上投影的距离均数小于0.3 mm。结论 Z2矫治器排齐牙齿的总体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消除第一序列弯曲,对托槽底厚度的改进是有效的。
摘要:本研究对一组错牙模型临床冠轴倾角(tip)进行测量,并与各种流派直丝弓矫治器(SWA)托槽轴倾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了在牙齿排齐过程中,前牙是否唇倾主要取决于错病例牙齿自身的临床冠轴倾角。
摘要: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临床矫治要点。方法:对照正常标准,对15例直丝弓矫治失败病例治疗前后对比检查,分析矫治失败的原因。结果:在15例失败病例中因矫治方案设计问题的有5例,不拔牙矫治失败的2例,上下中线不一致的2例,深覆未矫治的9例,支抗失控致倾倒、旋转的6例。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实践仍必须具备方丝弓技术丰富的矫治理论和扎实的基本功。
摘要:近二十年来,随着直丝弓矫治器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托槽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正畸临床质量,实现'一根平直的弓丝,弯制成基本弓形,借助于不同设计的托槽,完成牙列中每一个牙控制”的直丝弓矫治理念,有必要采用以下改进直丝弓托槽定位准确性的措施.
摘要:目的建立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用激光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几何建模,生成全牙列的牙齿及其牙周组织、矫治器、矫治弓丝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弓丝与托槽、牙齿与牙齿之间设定为接触关系,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实验条件下牙周膜绝大部分的应力为73~145kPa,应力分布均匀,高应力集中区小;第一磨牙上接触点1个,接触正压力为1.4N;前牙向后的初始位移大于后牙前移,这些特点均有利于弓丝滑动。结论该有限元模型运算的结果与临床结果基本一致,初步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连续弓丝的其他矫治力学特点奠定基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