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真与美"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诗歌的伊甸园──济慈的诗学及其悖论
收藏 引用
《外语教学》1997年 第2期18卷 86-89页
作者:方杰信阳师范学院 
诗歌的伊甸园———济慈的诗学及其悖论方杰(信阳师范学院)约翰·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极其独特的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可谓平淡无奇,但却在仅仅四年的创作生涯中就以非凡的艺术成就雄立文坛,成为后世敬慕、研究的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小说人物形象的实化趋向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20卷 34-40页
作者:赵俊贤 
(一) 小说中的人物,作为审实体是、善、的综合规定。、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促进,但三者并不等同。小说人物艺术创造的历史,小说人物形象系列形成的历史,从某种角度说,也就是、善、相互作用、发展的运动史。这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学与诗闲话
收藏 引用
《诗刊》2001年 第7期 57-58页
作者:屠岸 
吴思敬先生称科学诗为"真与美的宁馨儿",这是个恰当而又动听的乳名。但恐怕不能反过来作定义。体现真与美的不止科学诗,也不止诗,甚至不止艺术。我想,科学诗该是科学的诗化,其中蕴含真与美。有人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与美的赞歌——从《希腊古瓮颂》解读济慈的学观
收藏 引用
《科教导刊》2013年 第29期 159-160,184页
作者:周燕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著名诗篇,是诗人独特的审追求和深刻的艺术学观的集中体现。在这首诗中,一只年代久远的希腊古瓮激发了诗人的无尽想象,让诗人带领读者走入了一个至的诗的世界。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弗雷格论科学与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学研究》2015年 第2期 254-267页
作者:李文倩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成都文理学院文学院 
弗雷格一生在学术上的终极关切,是如何在方法的层面上,推进科学的进步。弗雷格讨论问题的方式,始终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区分了专名、概念词和句子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句子为先的重要思想。在其著名的逻辑主义研究纲领中,弗雷格首先指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真与美的‘冷血诗人’”──福楼拜在中国
收藏 引用
《蒲峪学刊》1994年 第2期14卷 31-35页
作者:钱林森南京大学中文系 
本文系作者系列论文《法国作者与中国》之一。本文详尽地描述了福楼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际来到中国,受到中国新文学界热烈而庄重的接待。当时新文学界的人士称福楼拜为“文艺女神的孤忠的祭司”,“爱真与美的‘冷血诗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斐尔前派 画出真与美的“叛逆青年”
收藏 引用
《中国收藏》2024年 第3期 48-51页
作者:孙媛媛(文/图)国家大剧院 
近期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展览“蒸汽时代的回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展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至1901年)的艺术作品约70件,其中极为吸引人的当属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流派—拉斐尔前派的画作。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从中可窥见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与科学”断想
收藏 引用
《教育文汇》2002年 第3期 57-61页
作者:任世杰 
只几个石头磨过博物馆里陈列着早期人类打磨过的石头。它质地坚实,表面光滑,造型对称均衡中透露出音乐般的节律。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克乃夫·贝尔)不仅仅具有的意义,同时也是科学的创造。它表明,科学与艺术从一开始便是真与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波西米亚人》真与美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第2期30卷 64-67页
作者:崔亚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由意大利著名实主义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波西米亚人》自诞生以来已在全世界几乎所有歌剧院上演,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所表现的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背后所揭示的人性之在对不同时代的人进行感召的同时也揭示了艺术创作的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崇尚自然派艺术的审情趣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5期34卷 91-93页
作者:辛让平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本文旨在探讨崇尚自然派艺术的审情趣,着眼于""与""的概念剖析,以崇尚自然派艺术实践和理论为依据,从文学史和学史的角度,审视崇尚自然派求的艺术情趣以及自然、平淡的优风格。崇尚自然派认为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