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真趣"
4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海岛罗汉松盆景艺术之乡”在东莞挂牌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15年 第8期 30-31页
作者:刘少红《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编辑部 
2015年7月1日,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办、东莞市盆景协会等单位承办的"中国海岛罗汉松盆景艺术之乡"挂牌庆典在东莞举行。海岛罗汉松生长于原属东莞的大鹏湾一带海域,是濒危物种,经过东莞盆景人30余年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使它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板桥艺术创作的“三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2年 第9期 48-49页
作者:王芸辉 赵倩倩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我们通过对郑燮绘画作品的分析,可看出他对实生活的观察和认识——内心存在的现实主义思维和直率的表现手法成为艺术作品的亮点,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对世俗元素的提炼和对内心世界的直白流露等融合到画面中成为郑板桥艺术理论&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稀之后忆半翁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8年 第1期 71-73页
作者:萧润德 
那天去看"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我很震撼。那种艺术里的熏陶、那种真趣,让我舍不得离开。陈半老在艺术上的造诣基于扎实的基本功,就像我们京剧演员不管唱文、唱武都要练基本功,且得练腿功、腰功,这也是京剧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踏歌而行 笔墨之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2016年 第8期 116-121页
作者:沈伟 王敏 
"踏歌行——半遮堂水墨艺术雅集",是数名志同道合且颇有成就的水墨画家在南京的一次展事。此番雅集,不必与古人一本正经、诗文唱和之举等同视之,盖取其行事随性顺意而已。画友同道,有约即来,相互点评,宾主言欢,随之散去,各忙其事,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古琴器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时空》2019年 第5期 7-11页
作者:林晨中国艺术研究院 
本文以'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学术音乐会中所使用的五床传世名琴为基础,勾勒出古琴器发展的历史脉络,以此管窥古琴器在各个时期的斫制特点及其审美追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世贞山水画题跋的历史脉络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9年 第2期 71-76页
作者:岳进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王世贞的山水画题跋立足于从艺术史的视角,从王维到吴镇、赵孟頫,从董源、巨然到李成、范宽、郭熙、高克明、黄公望、沈周、戴进、文徵明,以“真趣”为核心勾勒山水画脉络,考量文人追求的平淡天的意,如何落实到平远形式的寒林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日子——于少平传统书画馆画家王文俐的绘画作品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6年 第5期 184-193页
作者:心斋 
寄语北:京女弟子王文俐,喜庄子『鱼之乐』之鱼,别署鱼儿、小鱼儿。天性朴厚自在,自娱自乐,好写善绘,随性而为,自得天。山水画、花卉画、人物画都拙朴天,有儿童般真趣无邪之气息,人见人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雪梅羹
收藏 引用
《江西画报》2008年 第1期 64-65页
作者:周传荣 钟敏 
梅——花中君子也。好战而不邀功,报春而不争宠。林和靖梅妻鹤子为剃头挑儿,自作多情。丝毫无损圣洁之梅一片冰心!然若欲现梅之真趣,诚如摄荷常借助于水,摄梅则倩雪托其韵。钟敏先生深得此味,把个梅之幽魂花之精髓,烘托得跃然纸上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海岳名言》看米芾的书学思想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2年 第3期 136-137页
作者:胡紫桂湖南美术出版社 
米芾的书法思想散见于散见于《书史》《宝章待放录》《评纸帖》、《砚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姜澄清先生曾说:"宋人论书,更多的是题跋笔札,风气所在,几乎到了无文人不言书的地步,简直成了时髦,即使只言片语,往往也足以道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此中有意,欲辩已忘言——青年画家姚兴福中国画艺术解读
收藏 引用
《福建人》2016年 第8期 94-96页
作者:韩明东方艺术学院 
姚兴福的花鸟画笔墨苍蕴,意境幽远,似似幻,于不经意处得真趣,给人以持续的感染力。其画有韵致、有意境、有格调。他的画既有现实主义的笔致,又有浪漫主义情怀;既弥漫着古典翰墨的气息,又蕴含了现代审美的情。大千世界,妙不可言;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