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米芾的书法和书画理论在书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他对书法有独特的看法和体会,其艺术美学特征值得研习。
摘要:读张世荣的书法作品,不由使人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张世荣的书法风格有一种古朴厚重的风貌,古朴中又透出淡淡的清逸和优雅,厚重中透出些许真率和简约,让人久久玩味咀嚼,仿佛进入了陶渊明先生闲居闹市而又恬然自适、率真自然的诗意之中。
摘要:绘画是一种至上的情感表达。在德国的"自由艺术"各大分类里,"自由绘画"(Freie Malerei)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领域。绘画的启蒙阶段是随意和稚拙的。充满孩童的真趣。而绘画的"学乖"阶段,大凡是憋着气,鼓着劲地照葫芦画瓢。时而还唯恐这不对那不对。其实,古今中外大家的成功之秘诀,大多来自得法而开窍,自由发挥,玩出名堂来的。画家多少都走过相似的生路。心有灵犀者,则开始就识破画律规则,大胆创新,甚至破釜沉舟。不以规矩成方圆。因此"学乖"不在于时间长短。反之,很多人过于偏重亦步亦趋,步前辈后尘,最终成了画匠。
摘要:家,绝对的私属阵地,因为内涵而可成为无价瑰宝。而奢华家居,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占据着稀缺资源和上乘的艺术气质;在物质层面是经济能力的比拼,在精神层面更是品位和鉴赏力的角逐。当代的财智人群,具有国际视野与丰富阅历,不一味向往舶来文化,不盲从接受说教,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追求"自我风格与品味的主张",因为身份显赫,所以愿意低调;因为自有高度,所以吸纳个性;因为阅尽人生,所以回望巅峰名利,更懂得享受家庭真趣——这才是当代财智人群需要的家的"奢享"。克拉斯家具读懂了他们的内心,更创造和引领他们关于家的种种渴望——关于经典,关于品位,关于质感,关于细节,关于奢享。作为国际名牌家居汇集的航母,和国内家居文化的发源地,"奢品衬美居",是克拉斯一直秉承的座右铭,十多年来,它所掀起的奢享家居文化热潮享誉业界。
摘要:郑板桥力主创新 ,反对拟古 ,摹古 ,强调气、神在艺术中的呈现 ,突出主体的创造力。他画论的主要美学思想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崇尚“真气” ,“以造物为师” ;二、求“真意” ,“会心得神” ;三、“胸无成竹” ,得“真趣”。
摘要:米芾的书法思想散见于《书史》、《宝章待放录》、《评纸帖》、《砚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姜澄清先生曾说"宋人论书,更多的是题跋笔札,风气所在,几乎到了无文人不言书的地步,简直成了时髦,即使只言片语,往往也足以道破天机。"在米芾的书学散论中,《海岳名言》辑录了他平日论书语,全篇二十六则,虽每则寥寥数语,然微言精义,颇含深趣。
摘要:印度的七彩玛瑙,很硬,很脆,多是大块的料子。色彩丰富,挑选时,用水浇上,那些漂亮的料子更是显得深邃透明,闪着玻璃光泽,层次递现,惹人浮想联翩。像石封的七彩画卷,只待一点点去剥剔打开。初次接触,只好小小一块,试试手先。这块石头,一头薄尖,巴掌大小,崩裂纹密布断口,颜色褐红暗绿为主,并不算多。小作品完成后,我拍了照片传给一些朋友分享,最主要是想汲取些观感反馈。
摘要:从文学史的编写到报刊发表的评论文章,在谈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时,历来几乎是众口一辞地指责诗人没有去直接描写当时农民的痛苦生活,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其原因归结于诗人的阶级局限或历史局限。笔者从美学、心理学着眼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表了不同看法。
摘要:以杨万里、袁宏道、袁枚为主要代表的"性灵说"与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有千丝万缕的渊源,既包含有对主体生命本原的探索,也包括内心真情的感受和表现。它经过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既对于文坛的注重理学教化、模拟抄袭的流弊起到了积极的修正作用;也为几代文人提供了"童心"、"真趣"这类短暂的艺术避难所。然而此类作品常令人感觉纤佻轻薄,他们缺少必要的历史纵深,即艾略特提到的那种"感到从《诗经》以来中国文学有一个整体的存在"的历史感。
摘要:古人云:“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雲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萬象警寒,茶之功大矣。”飲茶既有一般飲料的作用,還可以攝取營養、保健和療疾成分,欣賞茶葉的詩情畫意,增加美的享受,陶冶人們的情操。而真正領略茶的真趣,對藏茶、用水、擇器、冲泡之學問又不可不明察。這其中無不體現着中國人創造的茶的品飲藝術。中國之大,無奇不有。單就飲茶而言,各地習俗都極盡講究,但又各有異趣。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