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石像生"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汤和墓石像生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蕴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3年 第3期 158-160页
作者:王磊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引言石像生作为王公大臣陵墓前的仪卫性雕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及至明代,朱元璋通过数十年的鞍马征战,在南京建立了明王朝,石像生作为皇权的象征,成为此时陵寝制度中的主流形态,石像生艺术也因此达到了最为鼎盛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宋帝陵石像生研究
收藏 引用
《考古学报》2010年 第3期 323-360,I0001-I0006页
作者:孟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北宋帝陵神道石像生组合承上启下,影响深远,其雕镌技法高超,艺术形象精美,不仅在北宋石雕艺术中独占鳌头,在中国古代帝陵的石像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北宋帝陵神道石像生是帝陵陵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形制演变序列是探讨研究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肥东县明代吴复墓传统石像生调查研究
收藏 引用
《创意与设计》2020年 第1期 70-77页
作者:郭立忠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本文以肥东县明代吴复墓传统石像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石像生为切入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设计学、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对明初功臣吴复墓神道石像生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明代功臣的丧葬形制和传统石像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川渠县新发现的汉晋墓阙构件和石像生
收藏 引用
《四川文物》2013年 第2期 66-71,99页
作者:肖仁杰四川渠县文物管理所 
四川渠县现存汉晋墓阙6处,近年又新发现汉晋石质仿木构墓阙构件4件,重新面世汉晋石兽2件和新发现汉晋石人像1件,丰富了汉晋墓阙和石像生材料。汉晋墓阙在四川存在多处,但神道上的石像生保存下来的并不多见,而渠县汉晋陵墓前神道上石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汤和墓石像生的艺术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6年 第11期29卷 31-32页
作者:王磊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蚌埠233000 
汤和墓神道石像生保存完整,极具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汤和墓神道石像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对其保护和开发的可行性方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凤阳中都皇陵石像生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雕塑》2008年 第6期 62-63页
作者:王磊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石像生是帝王陵与贵族墓茔域中设置的神道石雕像,意为"象征命",这是古代帝王向往命永恒的传统墓葬观念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凤阳明中都皇陵神道石像生雕塑风格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为学术界整理和研究淮河流域文化遗产起到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中都皇陵石像生的装饰性与审美追求
收藏 引用
《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 第3期12卷 34-35,104页
作者:王磊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蚌埠233000 
"石像生"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们如同一批"卫士"守护着陵寝,成为仪仗的象征,是王侯将相陵墓前特别的装饰性建筑。凤阳明中都皇陵石像生在内容、风格上兼容并蓄,在雕刻手法上突出多样统一的装饰性,造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味清东陵的石雕艺术——石像生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3年 第6期 26-27页
作者:石建文 艾婧唐山广播电视台 
迄今可以证实.人类最初的艺术表达方式是石雕。人类在长期活实践中所散发出的艺术气息曾弥漫了整个远古文明.石雕艺术则是皇家陵园中最常见的表现。而在清东陵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陵园中.有着众多的石雕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跨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潞王陵石像生的雕刻艺术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 第3期 62-63页
作者:王燕翔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潞王陵神道石像生,是封建墓葬特权形成的产物,其象征"权力与命永恒"的寓意实乃封建糟粕。但超乎众藩王乃至皇帝的石像生雕塑却凝聚了皇陵石雕的艺术精华,竭力表现潞王前骄横和死后奢想的逾制与僭越,本文以潞王陵石像生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乾陵石像生保护现状与保护方案思考
收藏 引用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 第7期 98-99页
作者:张云鹤 张家齐 罗开禄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乾陵作为绝无仅有的两代帝王合葬陵墓,其神道两侧石像生雕塑体现出深远的政治、经济、艺术、文化和社会意义,布置手法也为后世神道石像生开创了新的格局。因此,对于乾陵石像生的保护亟须给予更多关注。文章主要分析乾陵石像生的保护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