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矿质氮"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调控对设施土壤有机组分、全矿质氮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 第6期31卷 212-219页
作者:吴汉卿 杜世宇 高娜 张玉玲 邹洪涛 张玉龙 虞娜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66 
为探讨水调控对设施土壤有机组分、全矿质氮的影响,通过膜下滴灌设施番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灌水下限(W_1、W_2、W_3)和施量(N_1、N_2、N_3)的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调控对休耕期0—30cm土层土壤有机组分、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上和地下植食者互作对水稻分配及土壤活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2017年 第2期54卷 493-502页
作者:郭瑞华 罗琌 张腾昊 刘满强 陈小云 胡锋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南京210095 河北省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石家庄050000 
植物茎叶和根系植食者虽然在空间上隔离,但二者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联系地上和地下部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素有效性通过植物影响植食者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有关地上和地下部植食者互作对土壤素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以水稻褐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还田土壤活性碳、的动态变化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 第5期19卷 1166-1173页
作者:把余玲 田霄鸿 万丹 李锦 王淑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探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腐解对还田土壤活性碳、动态变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动态监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SMBN)、可溶性碳(DOC)和矿质氮含量,研究等量玉米根茬、秸秆、茎及叶4个部位在连续7季还田(秸秆+根茬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期秸秆还田与施后土壤活性碳、的变化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2018年 第3期32卷 212-217页
作者:张娟霞 刘伟刚 宁媛 王朝辉 翟丙年 郑险峰 孙本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后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MBN)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变化,以期为关中麦玉轮作区土壤肥力的提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物质炭对不同pH值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 第19期30卷 166-173页
作者:罗煜 赵小蓉 李贵桐 赵立欣 孟海波 林启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5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7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作为土壤调理剂添加后对土壤矿质氮形态、含量等土壤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芒草分别在350和700℃裂解制得生物质炭,发现2个温度尤其是700℃制得的生物质炭,对NH4+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但对NO3-的吸附能力很弱。将生物质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硝化/脲酶抑制剂对秋马铃薯植株及土壤素利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年 第1期 83-89页
作者:万年鑫 黄强 郑顺林 郭函 龚静 胡建军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130 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都6105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泸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四川泸川646100 
通过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达到秋马铃薯生产中减增效的目的,为制定秋马铃薯的农田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0、60、90、120 kg/hm^(2)4个施水平与硝化/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