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碑版"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帼何须让须眉——邬小明书法艺术浅析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 第5期 54-59页
作者:唐昆中国美术学院 
与古代相比,今人最幸福的莫过于随便在网上或是书店中就能欣赏到历代书法家留下的碑版书迹,这是古代书家所梦以求的。就连历史上痴爱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虽命褚遂良、虞世南等大臣搜罗民间散落的书法作品,也很难想象现在如此琳琅满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头唯有赤心存——《杜诗印谱》与祝竹先生的印风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4年 第6期 234-243页
作者:国仕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 
祝竹先生号竹斋,已入耄耋之年,从事篆刻艺术创作近六十年。其一生探源于古文字学,精研刀法技艺,习碑版之学,书画兼善,相互融铸,终成一代名家。先生迄今已集五部印谱流传于世,分别为《祝竹印谱》《祝竹篆刻选》《祝竹篆刻心经印谱》《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碑学”视野下的汉隶碑版创作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9年 第9期 107-113页
作者:陈振濂浙江大学艺术学院 
"隶书概念石刻化"是一个事实。今天所见汉隶碑版是一个二度创作加工的结果,而不是汉隶在书写时的真相(书丹时的原始面貌)。汉碑与汉简中可以看到"书写的汉隶"与"刻凿的汉隶"之分,还可以通过竹木简的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碑学的反思和碑版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年 第12期 88-95页
作者:梅跃辉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刘海粟美术馆 
碑学是与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流派相对应的书法流派。东晋以后以毛笔和纸张为书写工具,清俊雅逸的帖学书风一统天下,而先前的刻石作品却被遗忘在角落的深处,一直到清代帖学式微。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清人开始发现石刻书法的价值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碑版上的行草——《任忠墓志》《冯字端墓志》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15期 6-15页
作者:卧庵 
唐初,唐太宗推重王羲之书法,并亲自撰写《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赞》,抛却对王羲之的书法本身的倾慕景仰之外,唐太宗所重视的,似乎还有出于文治的需要而对天下初定之际民心思安、稳定社会趋势的迎合。其倡导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了初唐书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讨碑学中碑版斑驳的审美意趣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8年 第3X期 12-13页
作者:李源太原师范学院 
碑版及其拓片所呈现的斑驳状况具有鲜明特质,是碑学审美的一个重要纬度。墓志、碑碣等在创制之初力求美观和整饬,但由于刻制石崩、自然风化等原因会出现文字漫幻不清、石花支离批纷的现象。这种斑驳的视觉效果逐渐成为碑学运动带给书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抗美的现代书学探索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3年 第11期 118-119页
作者:朱玉洁北京科技大学 
胡抗美自20世纪90年代参加全国第五、七、八届中青年展以来,其书法作品一直处于一个“变”的发展进程,他从那时对颜真卿、王铎等中实书风的偏爱,到90年代后期对秦汉简牍的追慕,再到21世纪初期对六朝碑版及篆隶的钻研,最终形成了当下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魏古法与新理异态——从碑版文字遗迹的性质看康有为的“本汉”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14年 第1期 69-73页
作者:马新宇鲁迅美术学院 
清代中后期是中国书法史的转捩点,金石学的空前兴蛊促使书法研究和创作发生蜕变。在阮元、包世臣和康有为等人的鼓吹下,“尊碑”思想成为一时风向,书家逐渐将六朝碑刻、两汉刻石、三代铭文等作为取法对象。同时,帖学的正统地位受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契文探赜 独抒性灵——李耀权甲骨文书法艺术摭谈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22年 第11期249卷 50-55页
作者:吴晓懿不详 
岭南是近代古文字书法的重镇。虽然其不是乾嘉学派和金石书法研究的发祥之地,但是明清以来有一批学者或宦游,或迁徙到岭南,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碑版和佚书等传世文献以及出土资料并刊行于世,而开一代学术之风气。清代中晚期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爱 大美——言恭达文化艺术与慈善活动掠影
收藏 引用
《社会与公益》2023年 第4期 87-91页
作者:许琼不详 
久负盛名的当代书坛大家言恭达先生,不仅以其高超的书法艺术享誉中外,还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名震文艺界,获得了诸多荣誉,为当代书坛树立了榜样、成为文艺家的典范。雄古高华的境界之美言恭达艺术创作建立在深厚的传统书学基础之上,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